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真如本心”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9-15 03:36

  本文关键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真如本心”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金刚经》 禅宗 自性 无所住


【摘要】:本文在先贤总结注解《金刚经》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各家的说法,同时提出了自己对《金刚经》的认识。文章主要是立足于禅宗来谈《金刚经》,重点是讨论、研究《金刚经》对禅宗修行实践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文章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对《金刚经》大义进行解析,主要分析经文对现实修行的指导含义;然后,浅谈禅宗的修行理路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经过初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金刚经》对修行及发心的要求正是禅宗的宗旨所在。 第二章,对于“真如本心”的讨论,也就是有关佛教本体论的探讨。主要给出禅宗所追求的“本心”、“自性”与整个佛教本体论的关系。经过一系列的解析论证,我们可以肯定“真如本心”即“自性”,“自性”即“佛性”。 第三章,结论。在前文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分从两个方面对全文经行总结。即开悟者与未开悟者与“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不同关系。这一讨论的前提是:无论众生开悟与否,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主要讨论“无所住而生其心”与发明与未发明“本心”的关系。 第一章是本文的关键所在,作者在其中不仅给出了自己对《金刚经》的解析,也直接探讨了经文是如何要求并指导禅宗的修行。经过第一章的讨论,全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继而在第二章明确了“真如本心”与禅宗“自性”的关系,主要是为了达成禅宗与整体佛教所要追求的最终目的的统一。第三章给出结论,主要说明“无所住而生其心”对人生整个修行次第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金刚经》 禅宗 自性 无所住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导论7-8
  • 第一章 《金刚经》主旨8-38
  • 1.1 《金刚经》大义8-33
  • 1.1.1 释经名9-12
  • 1.1.2 经文大义12-33
  • 1.2 禅宗“无所住”33-38
  • 1.2.1 禅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33-35
  • 1.2.2 禅宗体用35-38
  • 第二章 真如本心38-42
  • 2.1 真如本心的含义38-40
  • 2.1.1 真如本心的名相38-39
  • 2.1.2 真如本心浅释39-40
  • 2.2 禅宗“自性”40-42
  • 第三章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真如本心42-47
  • 3.1 未悟者修“无所住”42-43
  • 3.2 开悟者行“无所住”43-45
  • 3.3 总结展望45-47
  • 参考文献47-50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50-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修平;略论禅宗东土五祖禅法之沿革[J];佛学研究;2000年00期

2 李海峰;;从《金刚经》到《华严五教止观》的般若义理的发展——由空到华严三昧[J];法音;2008年01期

3 济群;《金刚经》的现代意义(上)[J];法音;1995年02期

4 济群;金刚经的现代意义(下)[J];法音;1995年04期

5 陈坚;禅宗“不立文字”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洪修平;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佛教的发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洪修平,徐长安;东山法门与禅宗初创[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8 洪修平;惠能南宗顿悟成佛论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黄建陵;;论《金刚经》中的“无住”思想[J];求索;2008年03期

10 吴言生;楞伽妙谛印禅心──论《楞枷经》对禅思禅偈的影响[J];人文杂志;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智勇;《金刚经》与《坛经》思想体系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54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54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1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