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噶’与‘大手
本文关键词:藏传佛教“‘噶’与‘大手印’两河汇聚”之哲学观研究
【摘要】:在藏学研究领域里,针对塔布拉杰大师所创塔布噶举派的历史渊源及其所持终极观,“噶与手印两河汇聚”(藏文:bka phyag chu bo gnyis 'dres)之观作为论点,其相关论著层出不穷,尤其传承渊源来论,可谓硕果累累。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诸多研究成果已名存实亡,目前,学术届针对塔布噶举派的“噶与手印”的专题研究成果相对甚少,因此,本文以塔布噶举派的历史渊源及其“噶与手印两河汇聚”之说进行相对细致、客观的进行研究。 论文以两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玛米塔三尊大师如何创立噶举派,进而论述塔布拉杰大师如何弘扬该派;其次,,阐述以塔布噶举派为母体的“四大八小”之派系对继承和发扬该派“噶与手印两河汇聚”之事实;最后,论述各派系对塔布拉杰大师所创“大印法”所持不同观点进行辨析,并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第二章论述噶举派“大印法”和噶当派“教言”自印度传入西藏的详细过程,进而介绍该派传承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些重要学者、译师等重要人物。本章细述塔布拉杰大师把噶当派的“教言”和米拉日巴所传的“大手印法”之密法融合之后所形成的“噶与手印两河汇聚”之终极观。同时,以充分的文献资料及逻辑方法逐一进行分析、解读其他教派对该派所持的不同观点。 总之,本文从中观论的角度研究噶举派之终极观“噶与手印两河汇聚”之术语、性质、类别等问题,并对本文中的“噶”(藏文:bka')一词作为术语也进行了相对细致的解析。另外,对塔布拉杰所创“显密双修”之法也进行了简要的阐释。
【关键词】:噶与手印两河汇聚 噶 大印法 观点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46.6
【目录】:
- 摘要3
- 外文摘要3-6
- 目录6-7
- 正文7-127
- 参考文献127-130
- 附录13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锐·东智;;藏族的“鲁”文化探析[J];中国藏学;2009年04期
2 胡启银;;明永乐时期藏传佛教在汉地的传播和影响[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毕瑞;;藏传佛教艺术之意象初探[J];佛教文化;2008年01期
4 李星星;;藏彝走廊本波文化带概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易小力;;香格里拉来源探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4期
6 魏秀平;;藏传佛教经典理论之于现实的意义[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李姝睿;;藏传佛教戒律之管窥[J];嘉应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赵长治;;达玛禁佛运动的根源探究[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张延清;;吐蕃钵阐布考[J];历史研究;2011年05期
10 李勤璞;;宗喀巴五次示现的图像表现[J];美术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何杰峰;藏传佛教判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周娟;1616年至1959年的不丹与中国西藏关系史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杨红伟;循化藏区权力运作机制的文化考察[D];兰州大学;2008年
7 王力;清代蒙古与西藏格鲁派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王开队;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D];暨南大学;2009年
9 白建灵;从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探讨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的历史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马啸;17至18世纪清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迪;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南杰多吉;吐蕃时期佛经目录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小霖;河湟地区的藏传佛教与社会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查斌;从神圣走向世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金乌达巴拉;《布顿佛教史》与《水晶鉴》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包桂英;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思想体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曹培;和硕特蒙古在藏史事述论[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8 黄全毅;五世达赖喇嘛对西藏的治理和改革[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9 白虹洋;华锐石门寺历史与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孟娜;清末民初十三世达赖喇嘛两次出走述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56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56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