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传教士与河州门宦的渊源关系
本文关键词:伊斯兰传教士与河州门宦的渊源关系
【摘要】:十八世纪以后,随着海禁的开放,国外的伊斯兰教派相继传入中国,其中苏菲派逐渐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形成了门宦。并发展到全国各地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中,影响极为深远。随着门宦的出现,我国伊斯兰教中各自独立的大小派别相继出现,主要有三大教派四大门宦。三大教派是格底目(遵古派)、伊赫瓦尼(遵经派或新教)、汉学派(西道堂);四大门宦分别是虎夫耶(隐秘派、低念派)、哲赫忍耶(高念派)、嘎地林耶(意为大能者)、库布林耶(意为至大者)。四大门宦中又派生出了四十多个支派。 门宦首先产生于甘肃的河州地区,这一地区的穆斯林经过明代的繁衍,至清初时人数已甚多。清中叶,左宗棠镇压了西北回民起义,陕西一带的回民悉数入甘,使甘肃穆斯林人数急剧增长。当时河州幸免于难,各地穆斯林接踵而至,河州穆斯林人数的增多,为创立派别提供了条件。清中叶陕甘回民起义失败后,经堂教育的中心由陕西转到河州,一时之间,使河州拥有了“中国的小麦加”称号,经堂教育发达,讲经论道之风盛行。由于经堂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使当地穆斯林有了更多的学习宗教知识的机会而信仰更加虔诚;另一方面,经堂教育培养了一批才华出众的宗教职业者,他们潜心于对宗教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加之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已经久远,它长期处在汉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强烈影响,汉化倾向日益严重,需要进行新的改良。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穆斯林沿海、陆两路去新疆、中亚和阿拉伯求学、朝觐者日益增多,他们中的一些人回来后即开始传教、创立教派、门宦,如创立花寺门宦的马来迟、创立哲赫忍耶的马明心等。同时中亚、阿拉伯、新疆一带的苏菲派传教士也来到甘青宁一带传授苏菲学理,一些人接受了他们的主张,创建了派别,如创建穆夫提的马守贞、创建大拱北门宦的祁静一等。甘肃伊斯兰宗教派别的创立形式多样,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1、去国外求学、朝觐回来创立派别的,如马来迟的花寺门宦、马明心创立的哲赫忍耶门宦、马万福创立的伊赫瓦尼教派等。 2、去外地求学回来创立教派的,如马葆真去新疆求道,回来创立了北庄门宦。 3、接受来内地传教的苏菲派传教士所穿的学理,回到家乡后创立教派的,如马守贞、祁静一等。 4、国外传教士来甘肃直接创立门宦的,如河州东乡的库布林耶门宦(张门)。 5、以汉文译著结合中国传统思想宣传伊斯兰教,创立派别的,如创立西道堂的马启西。 6、大的教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种种原因,其内部又出现了大规模的分化,许多大的派别中都出现了一些小的分支系统。 本人将产生于河州地区的门宦及其支派与来华传教士及阿拉伯地区教派的渊源关系做调查及相关资料搜集后归纳成文,以求对研究中国伊斯兰教与阿拉伯伊斯兰教之间的联系尽微薄之力。对伊斯兰教门宦的宗教主张、宗教活动特点及其在清末的反清起义活动,许多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阐述的也比较详尽,但对其因外来传教士或阿拉伯之间的宗教联系鲜见于著述,相信此项工作对研究中阿之间的交往历史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伊斯兰教 门宦 传教士 渊源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68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第一章 传教士与伊斯兰教的传入与传播11-15
- 第一节 传教士与伊斯兰教的传入11-13
- 第二节 传教士与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3-15
- 第二章 传教士与门宦的产生15-21
- 第一节 门宦产生的条件15-19
- 第二节 门宦产生的社会基础19-21
- 第三章 传教士与门宦的发展及门宦的特征21-40
- 第一节 外来传教士影响下所创立的门宦22-33
- 第二节 本地宗教学者去国外求学、朝觐回来创立的门宦33-38
- 第三节 本地宗教学者去外地求学回来创立的门宦38-40
- 第四章 门宦的教理渊源与伊斯兰教本土化40-47
- 第一节 门宦的教理渊源40-44
- 第二节 伊斯兰教的本土化44-47
- 参考文献47-50
- 后记50-5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忡;阿拉伯文学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J];阿拉伯世界;1999年04期
2 尚劝余;伊斯兰远征动因试析[J];阿拉伯世界;2000年02期
3 王有勇;阿拉伯货币的发展(二)[J];阿拉伯世界;2000年03期
4 国少华;阿拉伯语传播原因探析[J];阿拉伯世界;2003年02期
5 王微;浅析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差异[J];阿拉伯世界;2003年05期
6 杨阳;;国内外清真寺社会功能研究现状[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05期
7 祁学义;;从伊斯兰史上的著名清真寺看清真寺功能的多样性[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1期
8 吴冰冰;;乌玛观念与伊斯兰宗教共同体的构建[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3期
9 沙宗平;;清真寺与中东穆斯林的宗教认同[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3期
10 李荣建;王鹏;;阿拉伯帝国为何没能产生重商主义?[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盛德;;论回族“宴席舞”的式微[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潘世杰;;回族饮食文化禁忌理念解读[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3 朱威烈;;伊斯兰文明与世界[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4 张来仪;;扎吉德:俄国穆斯林民族的教育改革[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王建新;;民族宗教研究的理论创新及拓展[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6 马戎;;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双语教育的实践[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孙泓;;中世纪伊斯兰教东传与东亚各国穆斯林社会的形成[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8 康保成;;佛教与中国皮影戏的发展[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3期[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丹;《古兰经》女子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琳琳;黎巴嫩女作家哈南·谢赫小说《泽赫拉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3 麻小兵;民国时期张家川商业贸易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马骏;兰州赛来菲耶现状调查[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余穆谛;云南清真寺建筑及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毛佳鹏;中世纪地中海地区“纸张”的更替与跨文化互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铁泰;元代崇福司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谢丹;乡土记忆与社区整合[D];西南大学;2011年
9 周亚;《列朝诗集》与清代前期明代诗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廉玮;新疆穆斯林习惯法与国家法关系探讨[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62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62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