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义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佛说四十二章经》义理研究
【摘要】:本文对《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佛经进行了全面的哲学义理研究。首先概论了这部经的背景知识,指出其不共于他经的特色之处和学术研究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我的研究入径,也就是表明我为什么要对它进行专门性的哲学义理研究。在第一章讨论了觉悟的果位和修行。涉及到对觉的两方面含义的阐释,以及出家行和出家果的具体知识。在第二章通论佛家伦理,,其中主要是善恶的区分标准、忏悔灭罪的方式和不向外抱怨等几个方面。第三、四章阐述了大乘的“六度”。“六度”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教理,依此“六度”组织大乘佛教的一切教理和行门。在这些部分,依照经文组织的秩序和原有的侧重点,在智慧和精进两个方面尤为着力,条分缕析,这与汉传佛教凸显般若观智的特点契合。第五章对整个佛教的劝信和独特的解行机制予以阐述和评论。在本文最后,结合经文义理探索了该经在历史上得到重视的内在原因,并且把它结合于当代问题的现实思考,尝试性地展望了这部经典对我们当代人在环境保护、社会关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佛说四十二章经》 义理 出世 善恶 六度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3
- 第一节 此经的背景7-8
- 第二节 此经的特点8-9
- 第三节 研究的现状9-11
- 第四节 本文的入径11-13
- 第一章 论觉悟的果位与修行13-20
- 第一节 自觉觉他13-16
- 第二节 证出世果16-18
- 第三节 明出家行18-20
- 第二章 论善恶的区分与对治20-26
- 第一节 善恶通义21-22
- 第二节 忏悔灭罪22-24
- 第三节 不责他罪24-26
- 第三章 论布施、持戒与忍辱26-32
- 第一节 修布施度26-29
- 第二节 修持戒度29-30
- 第三节 修忍辱度30-32
- 第四章 论大乘的止观与精进32-41
- 第一节 明禅定度32-33
- 第二节 修般若度33-37
- 第三节 修精进度37-41
- 第五章 论信教、解理与修行41-45
- 第一节 劝人信教41-42
- 第二节 从心解理42-43
- 第三节 如实修行43-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49-50
- 致谢5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孙绪武;;《醒世姻缘传》词语拾遗[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杨红;;浅论《红楼梦》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6 张红艳;试评《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7 汪标;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可为世界“金规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许抗生;;《淮南子》论“无为而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李霞;;论皖江佛教传播中心与文化特质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洪港;;从《红楼梦》管窥清初义学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胡伟丽;;从《红楼梦》译本看模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曹心玮;;《红楼梦》判词翻译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佩贤;;汉墓画像遗存所见的天界[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朱永;黄永鹏;;超越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发展趋向研究[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钟锐;从语义学角度看《红楼梦》文化特征词语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陈玉大;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与政论文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63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63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