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缅文《转法轮经》中的巴利语借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01:06

  本文关键词:缅文《转法轮经》中的巴利语借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转法轮经》 缅甸语 巴利语借词


【摘要】:本文主要对《转法轮经》中巴利语借词的语音形式、语义类型、借入方式、结构类型、语体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巴利语借词的研究丰富语言间接接触引发的语言演变的相关理论,二是通过宗教借词的研究,希望能对中-缅佛经对比、研究有所帮助,让汉缅两国僧人在学习彼此的经书的时候能提供帮助,并对中-缅两国佛界的文化交流起到进一步的作用。本文的主要内容有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概述《转法轮经》的内容、地位、意义等相关情况,以及巴利语的相关问题,研究巴利语借词的价值和意义,重点介绍了缅文字母与巴利语的对应关系。第一章从巴利语借词的语义特征出发,把《转法轮经》中的巴利语借词分为宗教类、专名类、名物类、指示类、其他共五种类型,目的是阐述缅语在借入巴利语词汇时语义方面的选择性。第二章从结构的角度把《转法轮经》中的巴利语借词分为音译词和合璧词两大类,分析的两类词的语音特点,认为巴利语借词与缅语的词汇特点相适应的单音节和双音节词的活力更强。第三章主要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分析《转法轮经》中的巴利语借词的语体特点,认为缅语中的巴利语借词书面语色彩较浓,一般不易进入口语。
【关键词】:《转法轮经》 缅甸语 巴利语借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6
  • 一、《转法轮经》概说7-8
  • (一) 书名与作者7
  • (二) 体例内容7
  • (三) 版本流传7-8
  • 二、巴利语的基本问题8-13
  • (一) 巴利语的传播8-10
  • (二) 缅文字母与巴利文罗马字体的字母对应关系10-13
  • 三、研究《转法轮经》中的巴利语借词的意义13-16
  • (一) 研究目的13-14
  • (二) 研究方法14
  • (三) 文中缩写形式进行说明(文中常用符号)14-16
  • 第一章 《转法轮经》中的巴语借词的语义分类16-25
  • 第一节 语义类型16-23
  • 一、宗教类16-20
  • 二、专名类20-21
  • 三、名物类21-22
  • 四、指示类22
  • 五、其他22-23
  • 第二节 语义范围方面的特点23-25
  • 一、直接借用,音义不变23
  • 二、音不变,意义被引申了23
  • 三、音变,意义不变23-24
  • 四、省略24-25
  • 第二章 《转法轮经》中的巴语借词的结构类型25-30
  • 第一节 音译词25-28
  • 一、单音节25
  • 二、双音节25-26
  • 三、三音节26-27
  • 四、四音节27
  • 五、四音节以上27-28
  • 第二节 合璧词28-30
  • 一、双音节28
  • 二、三音节28
  • 三、四音节28
  • 四、四音节以上28-30
  • 第三章 《转法轮经》中的巴语借词的语体特征分析30-37
  • 第一节 进入口语的巴利语借词30-33
  • 第二节 进入书面语的巴利语借词33-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附表:《转法轮经》中的巴利语借词40-46
  • 致谢4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锦文;关于汉语借词的分类问题[J];辞书研究;2003年03期

2 张辉;语言变异的本质与制约[J];福建外语;2000年02期

3 林伦伦;陈瑾;;新时期汉语语境中的英语缩略词语论略[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2期

4 郭林花;英汉语言玛赛克现象分析[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黄婉梅;表处所的“在Np”的语义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俞珏;思维模式对汉语和英语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卢英顺;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维贤;;对比与双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刘晓康;;英汉谚语结构对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金德;;浅谈汉译英中的重复指称及其处理方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张洪飞;;浅谈中日同形词——贩卖与“尒X颉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严耀中;;佛教戒律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徐玉敏;;谈谈对外汉语学习词典词义选配问题[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邢红兵;;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动词用法频率词典[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汪精华;;网络语言之英语借词的构建和传播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万龙;;方位词“前”的歧义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2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张西明;张力与限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齐璇;汉语语义知识的表示及其在汉英机译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5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8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醒世姻缘传》中的趋向动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建光;论医疗行为及其损害的民事责任[D];湘潭大学;2003年

3 蔡青春;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新慧;俄汉语新词共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荔;国内语言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及语码混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欣双;词汇与文化:语言相对性的跨语言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吉田泰谦;汉语肯定句与否定句不对称现象的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8 解海江;汉语方言义位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高燕;汉语外来词的名实及其造词法与构词法[D];延边大学;2000年

10 张海华;论以语篇作为翻译单位[D];延边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866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66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5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