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古印度佛像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

发布时间:2017-09-17 09:26

  本文关键词:论古印度佛像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


  更多相关文章: 印度佛像 中国佛像 中印美术交流


【摘要】:本论文《论古印度佛像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旨在研究中印两国佛教美术传播中的三次浪潮及其具体表县。这三次浪潮,形成于古印度造像高峰时期的贵霜时期、笈多时期、波罗时期,分别对应中国的汉魏西晋、东晋至唐初、唐后期至北宋。第一次浪潮,古印度的佛教美术沿中国西南的滇缅古道传入中国,在长江沿线形成了中国最初期的佛像热潮。第二次形成于笈多时期,古印度的文化艺术达到空前发达的阶段,借助于笈多王朝的强大势力,古印度的佛教美术先从丝绸之路后经南方海路大规模传入中国,在中国掀起了造寺造像念经颂佛的热潮。第三次浪潮是波罗时期,大致与中国的晚唐五代北宋对应。古印度的佛教发展为密教,密教造像与印度教趋同。密宗教义与造遗像的前后两个阶段,先后分别传入京洛地区和中国西藏地区。古印度的佛教消失于公元13世纪初期,此后的中国佛教造像不再受古印度的影响。 古印度的佛教造像,在古印度还受到印度教神像的许多影响,在传入中国的途中还受到中亚和东南亚宗教信仰的某些影响,加之中国僧众对古印度造像的误读和改造,因而,,中国佛教造像受古印度的影响通常呈现出复杂的形貌。比较古印度佛教造像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的佛像与佛理脱节,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影响较小。第三次流潮的外来因素明显,师仿明显多于创造,甚至有照搬照抄的做法。相对而言,影响最大的笈多艺术,不仅促成了中国佛像的巅峰时期,而且还使得佛像与佛理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佛像接受古印度的影响,既有造像式样的引进和改造,也有依据文本的全新创造。所谓“影响”,主要指师仿与新创两个方面,新创是在师仿基础上的进步发展。从造像仪轨、造像题材、艺术风格三个方面来看,中国接受得最多是造像仪轨,差异最大的是艺术风格。前者可视为中国僧众对古印度佛教的向往渴慕之情,后者可以视为中国文艺传统对外来文化的改造。引进的同时也在改造,引进和创造总是同时并存的。在古印度佛像处于高峰状态时,中国佛像的外来特色相对明显;反之,中国佛像的艺术风格更多地趋同于中国文化艺术传统。
【关键词】:印度佛像 中国佛像 中印美术交流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209.1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3
  • 第一章 绪论13-26
  • 1.1 课题来源13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15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15-16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6-21
  • 1.5 研究方法21-26
  • 第二章 中印佛教造像的宏观考察26-87
  • 2.1 古印度佛教造像源流26-58
  • 2.2 中国佛教造像源流58-76
  • 2.3 古印度佛像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76-85
  • 本章小结85-87
  • 第三章 贵霜佛像影响中国的个案分析87-183
  • 3.1 延光四年佛像的史学意义87-94
  • 3.2 单尊青瓷佛像与早期金铜佛94-107
  • 3.3 早期华盖图像的初步梳理107-119
  • 3.4 早期楼阁式佛塔诸问题的考订119-137
  • 3.5 古印度圣树信仰与中国摇钱树137-145
  • 3.6 汉晋铜镜圣树崇拜图像辨似145-153
  • 3.7 胡人抱婴器源于古印度药叉153-163
  • 3.8 尼雅棉布女像、青海画像砖及西域佛教初入163-181
  • 本章小结181-183
  • 第四章 笈多佛像影响中国的个案分析(上:以地域风格为中心)183-243
  • 4.1 中印交通路线和经像往来183-204
  • 4.2 克孜尔一尊木佛的笈多影响204-212
  • 4.3 东晋南朝佛像的古印度度影响212-228
  • 4.4 凹凸花与天竺遗法228-231
  • 4.5 青州北齐造像与南印度案达罗流派的联系231-235
  • 4.6 曹衣出水考论235-241
  • 本章小结241-243
  • 第五章 笈多佛像影响中国的个案分析(中:舍卫城大神变造像)243-335
  • 5.1 舍卫城大神变图像谱系与文本典据243-264
  • 5.2 武昌莲溪寺东吴永安五年佛像的莲花座渊源264-283
  • 5.3 中国早期净土变相的形制与渊源283-295
  • 5.4 阿弥陀佛三尊五十菩萨像源流考295-310
  • 5.5 青州背屏三尊像与倒龙渊源310-322
  • 5.6 千佛图像的中印因缘322-333
  • 本章小结333-335
  • 第六章 笈多佛像影响中国的个案分析(下:佛教建筑与石窟造像)335-444
  • 6.1 菩提伽耶大觉塔与金刚座塔335-354
  • 6.2 古印度石窟形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54-374
  • 6.3 倚坐说法印佛像及其流变374-401
  • 6.4 八大菩萨群像与八大菩萨曼荼罗401-424
  • 6.5 观音八难救济浮雕与观音信仰424-441
  • 本章小结441-444
  • 第七章 波罗佛像影响中国的个案分析444-543
  • 7.1 从佛顶尊像到大日如来像444-461
  • 7.2 观世音信仰密教化461-472
  • 7.3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472-484
  • 7.4 密教信仰中的灵塔与宝峰楼阁484-500
  • 7.5 金胎曼荼罗的基本构成500-510
  • 7.6 藏密造像与印度教神像的联系510-534
  • 7.7 佛说造像度量经研究534-541
  • 本章小结541-543
  • 第八章 全文总结543-546
  • 参考文献546-554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成果554-556
  • 致谢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杰华;;国外大黑天研究述评[J];中国藏学;2010年01期

2 熊文彬;一西平措;;《白琉璃》造像量度画本[J];中国藏学;2010年S1期

3 王华;张伍连;;尼雅遗址出土的东汉蜡染布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吴焯;从考古遗存看佛教传入西域的时间[J];敦煌学辑刊;1985年02期

5 李翎;;大黑天图像样式考[J];敦煌学辑刊;2007年01期

6 李森;;青州龙兴寺造像中龙的名称、造型来源及流行原因[J];敦煌学辑刊;2008年02期

7 康马泰;李欣;;粟特神祗的印度图像研究——考古和文字证据[J];敦煌学辑刊;2008年04期

8 何恩之,李淞;四川蒲江佛教雕刻──盛唐时中国西南与印度直接联系的反映[J];敦煌研究;1998年04期

9 王惠民;敦煌西方净土信仰资料与净土图像研究史[J];敦煌研究;2001年03期

10 宫治昭 ,贺小萍译;宇宙主释迦佛——从印度到中亚、中国[J];敦煌研究;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868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68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f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