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从“宗派佛教”到“学派佛教”

发布时间:2017-09-20 15:49

  本文关键词:从“宗派佛教”到“学派佛教”


  更多相关文章: 宗派佛教 学派佛教 启蒙 现代性 唯识 华严 禅宗


【摘要】: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其早期形态,是在华人重理性的“学问欲”之文化精神涵化下,洵以一种旨在探求真际之学派而奠定基础,其制度化宗教层面之建构,彼时尚未完备。经汤用彤、任继愈诸先生的研究,魏晋南北朝之佛教,当以“学派佛教”立名。所谓“学派佛教”者,其组织构成相对松散,具有开放性,在理论上呈现多元化,“爱吾师更爱真理”之士间出其中,即具备相近思想趣向与相似价值关怀维度之种种佛学学术群体。 隋唐以降,佛教之各宗派门户逐渐形成,兹后之佛教,可名之“宗派佛教”。而所谓“宗派佛教”者,其社会组织相对稳定,具有严密的科层制和排他性,其理论渐趋教条化,必唯某一权威宗主之马首是瞻,也就是强调信仰至上的制度化宗教。 然宗派佛教之发展,历经千余年,其“门户见深,入主出奴”等弊端,日趋严重,迨至清季,义学衰微,宗风不振,此种现象,诚可视为制度化宗教中僵化的组织制度与世俗因素,渐成思想活力之枷锁桎梏。当此状况,佛教如欲复兴,必须要寻回作为宗教最深层最本质的内涵,也就是恢复追问“无限”的精神渴求。反思隋唐以来宗派佛教的弊端,须重振中古学派佛教“求学问”的热忱,从“宗派佛教”归复“学派佛教”之源头活水,构成中国现代佛教思想的基本走向。 现代中国“学派佛教”之创立,以五四前后的启蒙文化为时代背景,并以《大乘起信论》真伪之争为学派分化之契机,佛教从传统的宗派义学中发生了三系转型,依次为法相、华严、禅宗,分别由居士、学者、寺僧群体中蕴育而出,重振“学派佛教”之格度,开创时代佛教之新局面。 首先,在此时期现代性文化的冲击下,立足于儒释道传统的中国学人们一直面临如何调适自身的思想体系,以迎合或争衡于西学的问题。从金陵刻经处到支那内学院一系的杨仁山、欧阳竟无、吕o偟染邮垦д,

本文编号:888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88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a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