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对话的可能性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9-20 21:26

  本文关键词:试论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对话的可能性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基督宗教 对话 可能性


【摘要】:基督宗教自20世纪60年代的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以来,转变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揭开了与马克思主义对话的序幕。50多年来虽没有取得直接的较大进展,但这一转变对基督宗教如何应对现代化、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中国基督信徒的存在及其人数的增长,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待宗教的观点与政策日渐宽容与完善。由于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的关系显得尤为复杂。而双方的变化为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的对话提供了可能性空间。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选题的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厘定了本选题的研究范围等,明确了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对话的可能性及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对话可能性的世界背景和中国背景。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传统,科技发展提升了人类认知能力,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冲击了基督宗教在西方世界的神圣性,基督宗教呈现出意识形态功能正在消解与社会功能正在增强的特点。这一变化弱化了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在意识形态、社会组织实体方面的冲突,为对话提供了可能。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相遇,中国与具有基督文化背景的西方世界的相互了解,使对话确乎必要。中国基督宗教信徒人数增多,使马克思主义者不能忽视这一现象,主导意识形态的宣传遭遇困境、道德领域的危机等可以尝试发挥基督宗教的辅助作用,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传统为之提供了可能。 第三部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对话的历史的、现实的分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无神论特征、革命性特征,苏联的反宗教政策、中国文革期间的宗教政策令基督信徒对马克思主义存在疑惧心理。基督宗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诋毁、苏联解体中宗教与民族分裂势力的勾结、中国部分基督宗教徒与帝国主义的联系、罗马教廷与台湾的形式外交等使马克思主义者对基督宗教不得不加以警惕。因此对话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尊重主权国家的政教关系传统、不同信仰彼此包容等原则。 第四部分:从马克思主义及基督宗教双方理论方面的变化探讨理论抽象层面对话的可能性。在梵二会议后基督宗教研究在思想方法上、教义内容上、宗教信仰自由原则上教会圣统制上都发生了深刻的适应现代社会的积极变革。基督宗教理论的变化为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对话准备了基督宗教方面的理论可能性。改革开放以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宗教本质上进行了重新解读,不再局限于鸦片论;在宗教特征上进行了重新概括;提出宗教关系理论,将宗教关系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五大关系之一,强调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提出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新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变化为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对话准备了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理论可能性。 第五部分:从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双方在经典内容上、道德取向上、在实践活动中互动对话的个案等具体内容来探讨双方对话的可能性。基督宗教在其经典中存在某种与共产主义相似的思想因素,在批判资本主义的话语上与马克思主义具有相似性,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有神论与无神论、阶级斗争等传统争论之处存在对话的空间。基督宗教与马克思主义在道德观上、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具有相似性。并且在历史上、在当代的交往实践中存在互动交流的个案。 第六部分:从有利于宗教信徒与无神论者互相理解、和谐相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者与基督信徒逐步理解彼此的信仰,有利于当代人类社会进步,有利于“一球两制”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有利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等来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对话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基督宗教 对话 可能性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1-0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目录10-13
  • 一、绪论13-22
  • (一)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3-14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9
  • 1.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2. 国内研究现状15-19
  • (三) 研究范围及命题厘定19-20
  • (四) 研究思路及方法20-21
  • 1. 研究思路20
  • 2. 研究方法20-21
  • (五) 本研究的创新性及不足21-22
  • 1. 创新之点21
  • 2. 不足之处21-22
  • 二、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对话的背景22-27
  • (一) 当代世界背景22-24
  • 1. 当代西方基督宗教意识形态功能正在消解与社会功能正在增强22-23
  • 2. 全球深入交往中当代中国无神论者与基督宗教文明对话的端倪23-24
  • (二) 当代中国背景24-27
  • 1. 基督宗教信徒人数增多24
  • 2. 主导意识形态的宣传策略24-25
  • 3. 缓解道德危机的辅助手段25
  • 4. 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传统25-27
  • 三、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对话的分歧及原则27-34
  • (一) 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对话的分歧27-30
  • 1. 来自基督宗教与马克思主义的分歧27-29
  • 2. 来自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的分歧29-30
  • (二) 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对话的原则30-34
  • 1. 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原则30-31
  • 2. 尊重主权国家的政教关系传统31-32
  • 3. 坚持不同信仰彼此包容的原则32-34
  • 四、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对话在理论抽象层面的可能性34-43
  • (一) 基督宗教理论解读方面的变化34-36
  • 1. 基督宗教研究在思想方法上的变化34
  • 2. 基督宗教研究在教义内容上的变化34-35
  • 3. 基督宗教研究在宗教信仰自由原则上的变化35-36
  • 4. 基督宗教研究在教会圣统制上的变化36
  • (二)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新解读36-43
  • 1. 宗教本质的重新解读36-38
  • 2. 宗教特征的重新解读38-40
  • 3. 宗教关系的重新解读40-41
  • 4.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新论41-43
  • 五、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对话在具体内容层面的可能性43-57
  • (一) 双方在经典内容上存在对话的可能性43-49
  • 1. 基督宗教《圣经·新约》存在某种与共产主义相似的思想因素43-44
  • 2. 基督宗教与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话语上的相似性44-46
  • 3. 基督宗教与马克思主义在传统争论之处存在着对话空间46-49
  • (二) 双方在道德取向上存在对话的可能性49-53
  • 1. 基督宗教与马克思主义在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上具有相似性49-51
  • 2. 基督宗教与马克思主义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具有相似性51-53
  • (三) 双方在实践活动中存在互动对话的可能性53-57
  • 1. 双方在实践活动中存在互动对话的历史证明53-54
  • 2. 双方通过彼此表达吁求互动对话的实践个案54-57
  • 六、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对话的当代意义57-63
  • (一) 理论意义57-59
  • 1. 有利于宗教信徒与无神论者互相理解、和谐相处57-58
  • 2.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者与基督信徒逐步理解彼此的信仰58-59
  • (二) 现实意义59-63
  • 1. 有利于当代人类社会进步59-60
  • 2. 有利于“一球两制”求同存异、共同发展60-61
  • 3. 有利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61-63
  • 结论63-64
  • 参考文献64-70
  • 附录: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研究70-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志辉;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历史互动之探析[J];学习与探索;2002年03期

2 卓新平;中国基督宗教的现代意义[J];中国宗教;2002年02期

3 刘元仁;基督宗教与中华文化[J];中国天主教;2004年05期

4 谢志斌;“基督宗教与公民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01期

5 侯惠勤,仲伟良;“马克思恩格斯与基督宗教”问题的当代性[J];学海;2005年02期

6 何光沪;;文艺复兴中的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J];人文杂志;2007年01期

7 杨华明;;“中国基督宗教研究进展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02期

8 俸兰;李伟;;基督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及政策研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李林;;“基督宗教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01期

10 曹剑波;;基督宗教的敬畏观[J];中国宗教;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明;;中国基督宗教如何面向新世纪[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2 徐龙飞;;教父时代和中世纪的基督宗教哲学问题转型探源[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声柏;;近代以来甘宁青地区的基督宗教传播及其研究——以2009年之前的中文文献为中心[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龙艳;;文学的宗教伦理批评——以西方文学与基督宗教为例[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美秀;;基督宗教的社会伦理资源[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一辑[C];2004年

6 赖品超;;文化全球化与中国佛教对现代科学及基督宗教的回应[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褚潇白;;社会反常与文化应激中的艺术创作——试析北平辅仁大学基督宗教图像本土化尝试(1930-1949)[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8 孙艳燕;;由基层教会透视当代英国基督宗教的世俗化[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9 段琦;;西方基督宗教内创世论与进化论之争[A];全国生物进化理论研讨会论文与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黄佳;;决疑论和经权说比较研究[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晓峰;“基督宗教社会学说及社会责任”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杨华明;“中国基督宗教研究进展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香港中联办协调部副部长 李平晔;佛教、基督宗教对生命本质和社会参与的比较思考[N];中国民族报;2008年

4 记者 赵学义;第四届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学术讨论会在京举办[N];中国民族报;2008年

5 宗科;“基督宗教与公民社会”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研究室主任 谭立铸;基督宗教中的末世意识[N];人民政协报;2012年

7 卓新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处境中的基督宗教[N];中国民族报;2013年

8 刘清平;论宗教普爱与宗教仇恨的深度悖论[N];中国民族报;2006年

9 孙艳燕;“基督宗教与公共价值”学术研讨会举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陈进国;相遇还是相知:基督宗教与中国民间信仰的对话[N];中国民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边茜;近代中国江南基督宗教文人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杜忠锋;基督宗教传播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世界的建构[D];浙江大学;2012年

3 梁恒豪;荣格的基督宗教心理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张爱辉;山东省烟台市区的基督教徒苦难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朝华;现代欧美基督宗教的发展及对社会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2 红云;试论清末民国时期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基督宗教[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玮;论基督宗教与西方民主发展的渊源[D];山西大学;2009年

4 乌兰其其格;试论清末民国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基督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孙家宝;思孟儒学与基督宗教“人论”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刘江;基督宗教“宽恕观”对现代社会伦理的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林海萍;关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内蒙古地区基督宗教传播史若干问题的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东e,

本文编号:890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90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0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