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隐喻研究的内涵与价值
本文关键词:道教隐喻研究的内涵与价值
【摘要】:道教文献向来难读,历代注释歧义百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道教思想是建立在隐喻概念之上。这些隐喻概念潜在地制约着道教理论推论的起点和方向。考察道教隐喻的构成理据,对道教隐喻概念的相互关系、定名、内部层次、语义系统进行研究,建设道教隐喻语料库,不仅在道教语言研究、道教词典编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开拓道教学新的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价值。论文对国内外的道教隐喻研究、道教隐喻的识别、道教隐喻语料库建设的基本原则及语料库结构、道教隐喻语料库研究的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道教 隐喻 语料库
【基金】: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编号:LYC14-31)成果
【分类号】:B958
【正文快照】: 一、道教隐喻研究与道教隐喻语料库建设的价值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被海外学者誉为“汉学中的汉学”。中国文化大致以儒、释、道三家为骨架,儒家文献和语言研究已经非常充分,佛教语言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蔚为大观,而道教语言研究至今在学术界尚是非常薄弱的部分。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凤樝;试论道教的生存关怀意识及其对唐五代小说的影响[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王青;;中国和日本的佛教与道教[J];对外大传播;2000年07期
3 周勇;明后期至清嘉道间统治者对道教的打压及道教的理论攀附[J];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01期
4 谢路军;浅析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张泽洪;道教斋醮仪式的文化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02期
6 盖建民;道教与传统医学融通关系论析[J];哲学研究;2002年04期
7 赵保佑;老子、道教、道教文化[J];中州今古;2002年02期
8 钟向阳;从大埔民俗看道教在客家地区的影响[J];中国道教;2002年04期
9 李纪;“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J];中国道教;2002年06期
10 丁常云;把握时代脉搏 坚持与时俱进——关于道教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三点思考[J];中国道教;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显一;;二十一世纪道教审美文化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光德;;重视生命为人祈福是道教的自我[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樊光春;;道教思想在西北生态建设中的实践意义[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大华;;多元、一元之间——对文明冲突论与文明对话论的道教回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苏荣购;;论道德教神仙和道教斋醮的关系[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王宜峨;;“与时俱进”和“相适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盖建民;;神仙之道与科学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初论[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陈静;;道教的女仙——兼论人仙和神仙的不同[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李申;;道教的本质[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10 葛景春;;壶中别有日月天——李白与道教[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郑志明;高屋建瓴独具匠心[N];光明日报;2010年
2 刘仲宇;道教的文化定位与文化担当[N];中国民族报;2014年
3 道文;道教向海外的传播[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白晓欲 夏和生;道教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通讯员 刘仁贵;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三次研讨会在湘召开[N];湖南日报;2004年
6 吴泉万;道教在古夜郎的历史渊源[N];学习时报;2005年
7 史蓉邋张凯;道教的环保思想及其意义[N];中国民族报;2007年
8 记者 黄欢 孙聪;道教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在昌举行[N];南昌日报;2008年
9 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刘固盛;大器晚成 锐意创新[N];光明日报;2010年
10 中南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吕锡琛;一部填补空白的高水平学术论著[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蔡钊;道教内炼学与中国器乐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白才儒;汉魏晋南北朝道教生态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杨玉辉;道教人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4 连遥;道教生命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珉;明清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申喜萍;南宋金元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D];四川大学;2003年
7 张坤;汉晋道教财富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毛丽娅;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廖海波;世俗与神圣的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93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93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