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噶朵觉悟神山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04:37
本文关键词:玉树噶朵觉悟神山研究
【摘要】:对于藏族神山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追溯古代先民的思想和他们的宇宙认知,而且对于了解和把握今天藏族社会生活中的信仰、思维方式、价值坐标以及审美趋向等也不无裨益。藏族先民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神山崇拜还包含了一套调节藏族人行为的价值体系。在游牧生产社会里,草原、流水、高山不仅是围绕在身边的自然景观,也是牧人索取资源的对象,在这样的依赖下,也就有了藏族先民对高山、草原、泉水的人格化。从而奠定了民族文化心理、思维习惯、风土民情的底色和根基。 本论文主要总结藏区神山崇拜和圣地朝圣的特点和历史发展脉络,由此展开对噶朵觉悟神山的个案分析和研究。在围绕噶朵觉悟久庆的历史起源和神圣地理的构建,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历史上的高僧大德对觉悟久庆的不同解析,总结出在整个藏族文化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藏民族对于神山崇拜的文化根源和格局变化。主要通过五个章节去论述。在导论部分主要谈及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学术前沿的研究动态等问题。在第二章噶朵觉悟的人文与自然中,我主要梳理了生活在神山周围的这些“主人”们。他们的部落的历史沿革,以及在自然情境中描述神山周围的生态系统,交代噶朵觉悟神山的背景,避免给读者造成见木不见林的困惑。第三章里主要围绕神山的不同身份的考释去反思神山的“前世今生”,以及在神山的不同的身份变化中,可以窥探藏族古老文化所经历的历史种种。第四章中主要根据噶朵觉悟神山四种祭祀祈祷文和圣地解说文,对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彻底剖析,对仪式在内的各种宗教实践活动及其历史演变脉络予以系统的阐述和研究,同时对不同文本的比较和研究勾勒出各种文本形成的大致规律和在不同时期噶朵觉悟神山的历史地位。第五章在对噶朵觉悟神山的不同祭祀文本的解读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朝圣文化的意义和价值。第六章主要根据宗教人类学等一些学科的理论,阐述了噶朵觉悟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当下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和启发,找寻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必然根据。
【关键词】:神山 圣地 祭祀 文化 噶朵觉悟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3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1章 导论11-16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1
- 1.2 研究方法11-12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12-14
- 1.4 关于噶朵觉悟14-16
- 第2章 噶朵觉悟神山的自然与人文16-22
- 2.1 自然地理16-18
- 2.1.1 神山的地理位置和周边16-17
- 2.1.2 动植物与水资源17-18
- 2.2 人文历史18-20
- 2.2.1 历史深处的玉树故事18-19
- 2.2.2 玉树藏族社会沿革和名字的由来19-20
- 2.3 藏文文献中的“噶氏”之地20-22
- 第3章 噶朵觉悟的身份考释和象征意义22-47
- 3.1 最初九尊22-24
- 3.2 神山崇拜和祭祀的原生性和次生性宗教形态24-27
- 3.3 噶朵觉悟的起源和历史27-38
- 3.3.1 噶朵觉悟名称考释29-32
- 3.3.2 噶朵觉悟的神灵体系32-36
- 3.3.3 本地的阐释36-38
- 3.3.4 噶朵觉悟相关的文物38
- 3.4 噶朵觉悟不同的身份认同及其背后的文化隐喻38-40
- 3.5 《格萨尔》与噶朵觉悟40-41
- 3.6 噶朵觉悟的神话传说和祭祀41-47
- 第4章 圣地志文本与四份祈文的解读和研究47-60
- 4.1 圣地志47-49
- 4.2 三世达赖喇嘛和噶朵觉悟49-52
- 4.3 四份祭祀文的解读和研究52-58
- 4.3.1 莲花生和噶阿尼丹巴所著煨桑颂词52-55
- 4.3.2 文本的民间特点55-56
- 4.3.3 本土学者的视角和风格56-58
- 4.4 噶朵觉悟有关的历史人物58-60
- 第5章 噶朵觉悟的仪式和功能60-66
- 5.1 噶朵觉悟的煨桑祭祀60-62
- 5.2 圣地朝圣62-65
- 5.2.1 噶觉悟朝圣62-63
- 5.2.2 圣地朝圣的意义及价值63-64
- 5.2.3 圣地功德64-65
- 5.3 伏藏65-66
- 第6章 噶朵觉悟的功能和现实意义66-71
- 6.1 文化记忆66
- 6.2 生态保护66-68
- 6.3 社会凝聚和认同68-69
- 6.4 噶朵觉悟朝圣和旅游的再思考69-71
- 参考文献71-74
- 附录一:田野图片74-80
- 附录二:田野小记80-89
- 附录三:神山祭祀文89-99
- 附录四:圣地志99-101
- 致谢101-10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桑开珠;;玉树——古代的藏汉通道[J];中国藏学;1990年01期
2 桑丁才仁;玉树藏文名称辨析——兼论玉树名称之由来[J];中国藏学;2005年01期
3 孙林;;西藏民间宗教中的“山神”——希达、念神、赞神关系考析[J];中国藏学;2009年03期
4 索端智;;从民间信仰层面透视高原藏族的生态伦理——以青海黄南藏区的田野研究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5 徐明;;玉树赛马节的社会学思考[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6 才让卓玛;;论果洛藏族民间信仰的生态伦理[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周锡银,望潮;藏族原始宗教散论[J];西藏艺术研究;1995年01期
8 索南旺杰;阿旺;;宗教学视阈下的藏族山神祭祀仪式研究[J];西藏艺术研究;2008年01期
9 谢继胜;;藏族的山神神话及其特征[J];西藏研究;1988年04期
10 才贝;;阿尼玛卿山神形象及其象征意义[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才贝;阿尼玛卿山神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98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98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