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中的生命隐喻:圣俗空间的象征性沟通——T山三霄娘娘殿“花物”流动的人类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流动中的生命隐喻:圣俗空间的象征性沟通——T山三霄娘娘殿“花物”流动的人类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圣俗空间 象征性沟通 流动 物与物质文化 生命隐喻
【摘要】:"花物"是笔者对娘娘殿神像前陈设的"花枝"、"花包"这两种物的统称。花物最初的流动本身是人与神间交换的象征,但当它被置于娘娘神殿时又获得了新的生命象征。求子活动中它自身的物性使它又具有与其它物不同的独特流动模式,从而充满了对生命的多重隐喻。花物的生命象征和多重隐喻获得乃是将物的自身特性与地方宇宙观、生命观及相关分类认知心理等连接之结果,从而象征化了山上的神圣空间与山下的世俗空间的沟通。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关键词】: 圣俗空间 象征性沟通 流动 物与物质文化 生命隐喻
【分类号】:B933
【正文快照】: 物与物质文化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围绕它们的研究发展出的不同理论立场推动了人类学整体知识体系的完善。黄应贵认为早期人类学对物与物质文化的研究不论是演化论将人与物分离的二元论,抑或莫斯礼物研究中将人与物连接的象征论,还是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的交换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声晖;;原始宗教观念对傣族传统村落空间的投射[J];理论界;2010年01期
2 张俊;;神圣空间与信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3 ;曼荼罗——神圣的几何图形和象征艺术[J];佛教文化;2005年05期
4 韦兵;;回归“现场”:多重权力互动下的宗教实践——读《相国寺:在唐宋帝国的神圣与凡俗之间》[J];宗教学研究;2005年04期
5 孙颖;;神圣空间、知识空间与人的理性存在——论不同宗教文化体系中信仰与知识的关系[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王宗昱;宗教经验及其文化价值——以伊利亚德《神圣和世俗》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伍娟;陈昌文;;神圣空间与公共秩序的规约——贵州安顺乡村基督教堂的空间布局及社会功能[J];中国宗教;2010年05期
8 欧福克;;保护洞天福地 建立人间仙境——四川新津县老君山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道教;2007年04期
9 萧放;;城隍庙与城隍神信仰[J];文史知识;2007年03期
10 毛丽娅;;中西合璧,恢宏壮观的成都平安桥天主堂[J];中国天主教;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博文;山西定襄留晖村七岩圣母信仰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05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0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