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本文关键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摘要】: 本文以基督教在大同的发展为例,论述了基督教这一外来文化怎样融入当地文化,在当地又以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列述了已经出版的有关山西基督教的著作和论文。这些文献有的是叙述介绍性的,有的是研究论述性的。基于对它们所涉及内容的总结,笔者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地域范围。 第二部分回顾了基督教在大同的发展史。大同教区建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从基督教在大同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时代的烙印。 第三部分是对基督教在大同的发展过程中与本地原有宗教佛教的交流与融合的把握。基督教传入大同时佛教在当地已经成功地融入了当地的社会与文化。在此种情形下,基督教如何与佛教共处并逐渐后来居上,在当地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基督教在大同的本土化。基督教在大同的本土化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本地神职人员的培养。本地神职人员的出现是基督教本土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笔者将从为什么要培养本地神职人员、怎样培养本地神职人员以及本地神职人员所起的作用等方面来分析。第二方面是基督教教徒在传统风俗婚丧嫁娶和传统节日中所表现出的对本地传统的继承。大同地区有着鲜明的地方文化。加入基督教,不光是信仰的改变,许多生活习俗也要进行重新界定。教徒在信仰基督教的同时也继承了本地主要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这是两种文化相遇后的碰撞与融合,也是基督教本土化的重要特征。 第五部分总结了大同基督徒的共有特点,并对其蕴含的深层文化原因进行分析。由于大同地区的基督教徒普遍文化不高,加上受传统信仰所具有的世俗功利性的影响,所以他们在选择基督教时很明显带上了实用的色彩。 第六部分是论文的结语,在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文化的流动是双向的。当两种文化发生接触时,均会发生变迁,只是双方互受之影响可能大小不同而已。文化的交流能否实现取决于传播对象的文化抵触程度和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环境的适应程度。
【关键词】:大同 基督教 文化 本土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7;G04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序言9-12
- 第一章 大同基督教的传入与传播12-18
- 第二章 基督教与本土原有宗教文化的撞击和融合18-24
- 2.1 基督教传入前大同原有宗教文化18
- 2.2 基督教与大同原有宗教文化—佛教的撞击和融合18-24
- 第三章 基督教与大同本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24-35
- 3.1 本地神职人员的培养24-28
- 3.2 教徒对本地传统的继承28-35
- 3.2.1 中西两种文化在婚丧嫁娶中的糅合28-31
- 3.2.2 传统节日中的基督教徒及其活动31-35
- 第四章 基督教在大同本土化背后的文化原因35-40
-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5-46
- 致谢46-47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7-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晓斌;;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现状及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2 成军芳;;农村基督教信仰中的非理性因素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陆芸;;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在中国的接触、碰撞和冲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艾珂;克拉卜;;云端上的传奇 关于天使的一些真相[J];飞(奇幻世界);2011年08期
5 朱成玉;;《圣经》里落下的雪[J];读者(原创版);2007年07期
6 杨凯;;“Gott”和“Teufel”在德语中的常用固定词组[J];德语学习;2011年04期
7 洪勇明;;以无畏探求未知——评牛汝极教授新作《十字莲花》[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情人节的来历[J];黄金时代;2003年02期
9 铁人;;圣诞快乐[J];男生女生(金版);2004年07期
10 肖峰;;《平安夜》歌词不同版本汉译歌词的对比分析[J];大众科技;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林;;中世纪基督教爱观之探讨[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吕大吉;;关于继承和重构传统的民族宗教文化的一些思考[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3 李学迎;;基督教与儒教的禁欲思想比较[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邓晓芒;;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宝贵贞;;蒙古族与基督教——历史与现状[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6 罗伟虹;;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7 韩剑英;;论以巴冲突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8 张化;;中国耶稣教自立会发起原因研究[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丽明;;福建海洋性格的历史记忆——泉州宗教石刻[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庄维坤;陈方圆;刘浩然;;晋江风俗志[A];福建侨乡民俗——福建侨乡民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金金;基督教徒调查[N];北京科技报;2010年
2 记者 李潇;埃及国家电视台外爆发冲突[N];人民日报;2011年
3 刘军;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N];驻马店日报;2008年
4 国家宗教局局长 叶小文;中国基督教徒的回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邱永辉;“皈依”印度教?[N];中国民族报;2008年
6 刘晶;安临来与泰山孤贫院[N];中国档案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陈洁;一个西方人的西方观和东方观[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于祺明;基督教与理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9 李平晔;基督教徒生活的最高准则——十诫[N];中国民族报;2002年
10 黄培昭;新月与十字[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秀峰;基督教与西南信教少数民族的法律文化(1840-1949)[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何美兰;多元文明的互动与共生:969-1171年的开罗[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谢明;当代中国基督教传播方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海涛;透视中国乡村基督教[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张爱辉;山东省烟台市区的基督教徒苦难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史军;冲突、和解、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王莹;地方基督徒的身份建构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9 李斌;天国的救赎与尘世的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徐伟;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转先;文化的交流和融合[D];山西大学;2010年
2 王爽;关于当代农民归信基督教动因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3 沈旭丽;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居民参与基督教活动行为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耿鼎华;西方基督教如何走进中国农民的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文霞;宫泽贤治文学与基督教[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郭换平;石河子市基督教徒宗教认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王静;基督教在中亚的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李健美;基督教在当代中国农村的传播与影响[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文淼;老舍与基督教[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皓明;转型期基督教信仰传播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07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0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