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长老荣获“全球杰出华人终生成就奖”
本文关键词:星云长老荣获“全球杰出华人终生成就奖”
更多相关文章: 中华文化 华人 佛教 杰出 中国文化 星云 成就 全球 终生 典礼
【摘要】:正本刊讯3月26日,首届"全球杰出华人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全球杰出华人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九龙海逸君绰酒店举行,星云长老荣获"全球杰出华人终生成就奖"。星云长老在典礼上就中国文化与中国梦发表专题讲话。他说,中华文化因为佛教的关系而更加充实,佛教因为中华文化而更加提升。认为中华文化与佛教二者不相违背,如果中华文化与佛教共同努力,对我们国家更加有贡献。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华人 佛教 杰出 中国文化 星云 成就 全球 终生 典礼
【分类号】:B949.9
【正文快照】: 3月26日,首届“全球杰出华人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全球杰出华人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九龙海逸君绰酒店举行,星云长老荣获“全球杰出华人终生成就奖”。星云长老在典礼上就中国文化与中国梦发表专题讲话。他说,中华文化因为佛教的关系而更加充实,佛教因为中华文化而更加提升。认为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宗武;钱宁罗;;佛教在中国和日本早期的传播与适应之文化比较[J];长江学术;2009年04期
2 梁衡;;反求我心 大慧大觉[J];新湘评论;2007年12期
3 ;《山海经》与中华文化研究[J];中州今古;1996年01期
4 付欣;;简析无神论思想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意义[J];考试周刊;2011年49期
5 徐春燕;;论龙与中华文化——从伏羲时代龙图腾谈起[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王月清;;从事传统文化研究尤其需要有一种精神——访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赖永海[J];中国宗教;2010年06期
7 石刚;;对佛教与基督教在中国不同历史际遇的反思[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黄绿波;曼谷华人第一刹[J];法音;1995年10期
9 ;融汇于中华文化中的佛教[J];中国宗教;2004年04期
10 李承宗;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发展的若干问题[J];船山学刊;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寿源;;悟禅说偈读大休《十九偈》[A];纪念大休上人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郑庆云;;宗教(佛教)教育在解决全球文明冲突问题所可扮演的角色[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方立天;;佛教与中国古代人生哲学[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4 朱瑞玲;;宗教信念、同理情怀与利他行为[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刘蕻;;慧海大珠性圆明[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6 尹立;;佛教心理学与作为心理学的佛教[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何绵山;;道路遇人半是僧——佛教在福州[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9 徐威;;改革开放以来的北京佛教[A];当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1期)[C];2009年
10 程萍;;弘扬中华文化 警惕“官员迷信”[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小文;和谐世界,从心开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2 李立安;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方立天;佛教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一)[N];太原日报;2010年
4 王富金;佛教的流传与中国印刷业的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吴国瑜;梵净山佛教活动对黔东北地区傩文化的影响[N];铜仁日报;2008年
6 兢辉;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平稳推进[N];无锡日报;2009年
7 南方日报记者 林亚茗 徐林 曹斯 通讯员 郑海燕 谭红霞 徐帷决;发扬佛教优良传统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N];南方日报;2009年
8 广东省佛教协会供稿;关爱生命 绽放慈悲[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王能宪;面向人间的佛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本报记者;第13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锡举行[N];无锡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煜;王安石与佛教[D];复旦大学;2004年
2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3 彭肜;中国佛教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释见脉(黄淑君);佛教三圣信仰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5 伍成泉;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朴均吉;玄奘与韩半岛佛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尹泓;飞天意象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8 刘勇;藏传佛教宁玛派历史论纲[D];四川大学;2003年
9 黄志强;佛教逻辑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10 武玉秀;敦煌恴f捌渲械奈腫x所反映的m柰列叛鲅芯縖D];扬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涛;明初统治者对佛教政策的两重性及明代佛教发展的新趋势[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姜永全;佛经翻译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丁亮春;略论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形成、发展及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朱成实;南北朝淮河流域佛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吕广明;明太祖与儒佛道[D];安徽大学;2007年
6 梁薇;佛教对柬埔寨亡人节的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7 徐强;汉唐佛教戒律传译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丁希勤;宋明儒学与佛教的关系新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奚刘琴;儒士排佛思想探微[D];南昌大学;2005年
10 胡玉涵;从造像题记看中古时期山东民间宗教信仰[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12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1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