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康德宗教哲学的根基

发布时间:2017-09-29 20:40

  本文关键词:康德宗教哲学的根基


  更多相关文章: 宗教哲学 上帝存在的证明 道德论证明 知识论基础 道德论基础


【摘要】:自从安瑟伦给出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以来,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就被纳入进了宗教哲学问题的思考之中,并成为宗教哲学的基础与核心。休谟立足于他本人的彻底经验论立场对宗教信仰的理性根基提出了怀疑和挑战。这一做法促使康德本人对宗教哲学根基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而这一思考正是从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切入的。具体地讲,康德本人对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的关注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他对传统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包括本体论证明、宇宙论证明和自然神学证明)的批驳,即清除宗教哲学的旧的知识论基础。另一方面是对关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明的建构即建立宗教哲学的新的道德论基础。这两方面共同揭示出康德宗教哲学把宗教哲学的根基从知识论基础向道德论基础转换的实质。而这个新的道德论基础也从道德、人性和自由这三个纬度体现出了康德在对宗教哲学的道德根基的打造中所具有的理论深度。正是这样,康德的宗教思想坚持了神学理性化的发展方向,走出了理性神学发展的重要一步。同时,它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了19世纪甚至包括20世纪现代宗教神学思想的发展。
【关键词】:宗教哲学 上帝存在的证明 道德论证明 知识论基础 道德论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516.31;B9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11
  • 第一章 康德对宗教哲学旧的知识论根基的清除11-25
  • 第一节 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作为宗教哲学的基础与核心11-14
  • 第二节 康德对传统的上帝存在证明的批判14-20
  • 第三节 康德对传统上帝存在证明批判的实质20-25
  • 第二章 康德对关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明的建构25-37
  • 第一节 康德的二元论和道德学说25-29
  • 第二节 康德对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明及其引申29-34
  • 第三节 康德对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明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34-37
  • 第三章 康德对宗教哲学根基转换的实质37-46
  • 第一节 宗教哲学根基转换的三个方面37-39
  • 第二节 康德宗教哲学道德根基的三个纬度39-43
  • 第三节 宗教哲学根基转换的意义和深远影响43-46
  • 结语46-49
  • 参考文献49-54
  • 后记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明;;康德论道德与宗教之关系[J];东方论坛;2011年03期

2 张力锋;;“石头悖论”探析——兼论宗教哲学的逻辑分析进路[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梁志学;;关于黑格尔《宗教哲学手稿》[J];世界哲学;2011年05期

4 张百春;;叶夫根尼·特鲁别茨科伊的宗教哲学[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年05期

5 傅永军;;宗教哲学思想:哈贝马斯研究的新路径——读铁省林的《哈贝马斯宗教哲学思想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6 印洪;;浅析艺术发展的状态——交流与渗透[J];中国艺术;2011年02期

7 张云飞;;桂影横斜禅院静 月华普照四海清——读心月法师《桂月集》[J];五台山研究;2011年02期

8 刘瑞青;;论约翰·希克宗教哲学的基本矛盾——基于人性、理性、灵性三原则分析宗教多元论与批判实在论的关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王云;;《古兰经》人学思想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司马云杰;;《红楼梦》的情感本体论(三)[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程;;论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形而上学建构[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孙正聿;;《哲学导论》后记[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傅景华;;大道为本,哲学为用[A];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晶;;印度古代宗教哲学[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嘉明;;宗教对于人类的意义——简论康德与黑格尔的宗教哲学[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姚卫群;;印度古代哲学与宗教的密切关联[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谢金良;;欧阳渐“佛法非宗教非哲学”思想衍论[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廷国;;舍勒宗教哲学引论[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廷国;;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重读马克思[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贾泽林;;今日俄国哲学界对“教父学”的关注和研究[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纯;谈谈宗教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 段德智;30年的3次宗教哲学之争[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黄奎;反思“神圣”问题的哲学探索[N];光明日报;2005年

4 覃代伦;演绎宗教文化与哲学思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5 杨宗元;心灵的理由[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6 曹兴;史中有论 论中有史 史论结合[N];光明日报;2004年

7 穆吐;剖析西方宗教哲学史基本矛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徐凤林;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思想旨趣[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记者耿显家 杨晓娟;中国蓝田文明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宗教所 杜继文;有关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的若干回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海英;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红;别尔嘉耶夫人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铁省林;哈贝马斯宗教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孙雄;神人之际[D];浙江大学;2007年

5 潘明德;索洛维约夫宗教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李丽;索洛维约夫完整知识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吴雁;伊斯兰新柏拉图主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祝薇;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宗教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尚新建;美国世俗化的宗教与威廉·詹姆斯的彻底经验主义[D];北京大学;2000年

10 刘笑非;阳明心学的宗教维度[D];北京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闻骏;康德宗教哲学的根基[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雪松;斯温伯恩宗教哲学思想述评[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张丽;李玉阶早期宗教哲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官文娟;从怀疑到信仰—探寻阿尔弗雷德·丁尼生诗歌中的宗教哲学[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立华;别尔嘉耶夫末世论思想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王玉辉;索洛维约夫人学思想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沈玲;《大师和玛格丽特》中的宗教意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向荣;宗教哲学视角下文明冲突现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邓肯;向着灵魂深处挖掘的独行者[D];南昌大学;2007年

10 张欣;从对话看宗教因素对巴赫金小说理论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本文编号:944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44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2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