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间信仰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代民间信仰研究
【摘要】:明代民间信仰十分兴盛,其神灵大致可分为源于自然崇拜的民间俗神、地方和家庭守护神、行业神和财神、佛道俗神四大类。明代民间信仰还呈现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首先,随着人们对神灵“社会属性”的日益重视,社会内涵丰富、人事执掌重要的人鬼神和人神化程度较深、人事执掌较多的自然神,如东岳、真武、城隍、妈祖、刘猛将、财神等逐渐享有愈来愈旺盛的香火,而很多佛道神灵,如观音、关帝、碧霞元君等也在明代成为盛极一时的民间显神。其次,围绕各类俗神信仰,民间经常举行大型的迎神赛会、庙会、朝山进香等祀神活动,民间信仰趋于集会化、节日化。最后,信仰活动被注入了大量休闲娱乐的内容。 明代民间信仰兴盛可以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工商业的迅速发展、统治阶级的“非抑制”政策、善书的流行、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都对民间信仰的兴盛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在王权高于教权,教权服务于王权的中国,统治阶级的“非抑制”政策才是民间信仰兴盛的最主要的原因所在。 明代,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明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政治方面,民间信仰虽然对封建社会传统的等级制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却有利于稳固社会秩序,神化封建王权,对封建政治体制的运行和巩固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明代统治阶级对民间信仰实行“抑制”和“非抑制”双管齐下的政策,而又以“非抑制”为主的原因就在于此。在经济方面,明代围绕民间信仰所举行的迎神赛会等祀神活动耗费巨大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它也形成了一个广阔的“消费市场”,而且还加强了行业间的监督和联系,促进了很多相关行业的发展兴盛。更重要的是,它为明代游民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解决了游民的生计问题。可见,民间信仰在稳固社会秩序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社会风气方面,民间信仰的兴盛一方面助长了社会的迷信风气,另一方面,由于围绕民间信仰所举行的迎神赛会等祀神活动具有空间的开放性和广泛的大众参与性,因而对加强社会交往,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同样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明代 民间信仰 祀神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3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序言9-11
- 第一章 明代民间信仰概况11-28
- 第一节 明代民间信仰的来源11-25
- 第二节 明代民间信仰的特征25-28
- 第二章 明代民间信仰兴盛的原因28-35
- 第一节 统治阶级的“非抑制”政策28-30
- 第二节 工商业的迅速发展30-31
- 第三节 善书的流行31-33
- 第四节 明代中后期社会矛盾的尖锐化33-35
- 第三章 明代民间信仰的影响35-43
- 第一节 对政治的影响35-38
- 第二节 对经济的影响38-40
- 第三节 对社会风气的影响40-43
- 小结43-44
- 参考文献44-46
- 后记46-47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文田;;略论翔安民间信仰[J];群文天地;2011年04期
2 王丽心;;“观音信仰与南和历史文化”研讨会在河北南和县举行[J];法音;2011年07期
3 李海波;;佛教信仰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评李利安《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J];五台山研究;2011年02期
4 魏颖;;民间信仰于现代社会中的适应与发展——以北京妙峰山庙会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5 梅运彬;;台湾地区的民间信仰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宗教;2011年08期
6 洪丹丹;史威;;对皖北地区另类民间信仰的思考——以阜阳地区乡村社会民间信仰为例[J];才智;2011年24期
7 王元鲲;瓦文龙;;民间信仰变迁与引导——以黔西南州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周天庆;;论儒家知识分子在民间信仰中的角色[J];世界宗教文化;2011年04期
9 欧阳文风;;跨越学科与走向田野:古代文学研究的两种走势——周秋良《观音故事与观音信仰研究》读后[J];武陵学刊;2011年04期
10 马传松;朱挢;;社会转型期的民间信仰态势述评[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丰;;连城四堡的宗族社会与民间信仰[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2 连心豪;;闽南民间信仰是维系海外“三胞”的精神纽带桥梁[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3 周建新;周t ;;从客家民间信仰看粤闽赣山区开发和客家族群的发展[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石奕龙;;闽台民间信仰的道德力量[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5 连心豪;;闽台民间信仰及其旅游[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6 麻健敏;;试论福建畲族民间信仰的特征及其文化内涵[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7 范丽珠;;中国民间信仰对全球化时代文明共生的价值[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8 刘玮琳;;廊桥信仰文化的社会功能——以寿宁廊桥为研究对象[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何振良;;试析晋江民间信仰的人文特征[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巍巍;;闽台民间信仰中神圣性的构建——以保生大帝信仰为例[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四大门:神秘而亲切的民间信仰[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金泽;民间信仰:推动宗教学理论研究[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记者 鄢振刚;国家宗教局在长召开民间信仰工作调研会[N];湖南日报;2008年
4 杨振伟;福建民间信仰:以“神缘”促“人缘”[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张祝平;我国民间信仰的当下状态与趋向[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张祝平;我国民间信仰60年嬗变:从断裂到弥合[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张祝平;正名与正行:民间信仰的社会控制及策略选择[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阿地力·哈斯木;整合民间信仰于“大宗教”政策的框架内[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南方日报记者 洪奕宜 李强 通讯员 王维娜;岭南民间信仰“众神和谐”[N];南方日报;2010年
10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张祝平;论民间信仰的文化力[N];中国民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民;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李秋香;文化认同与文化控制:秦汉民间信仰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安静;布朗族民间信仰的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当增扎西;藏族观音信仰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利安;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演变及其向中国的传播[D];西北大学;2003年
6 林锦江;罗布嘛呢括罗:藏族观音信仰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韩瑜;唐代小说与唐代民间信仰[D];浙江大学;2009年
8 张振国;拒斥与吸纳:天主教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应对[D];山东大学;2008年
9 李敬民;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尹笑非;民众生活理想的视觉展演[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光月;清代重庆民间信仰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郑青青;越南民间信仰中的中越异源鬼神圣崇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4 申梦博;民间信仰与村落生活[D];吉林大学;2011年
5 曹珊珊;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山东大学;2010年
6 周安安;重建祖先与神灵[D];中山大学;2010年
7 杨会萍;明清时期河西地区的道教与民间信仰[D];兰州大学;2011年
8 台文泽;信仰、仪式与象征[D];兰州大学;2011年
9 徐博;清代、民国山西清源狐突信仰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雷钊;璧山神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46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46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