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尼姑在苯教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发布时间:2017-09-30 12:13

  本文关键词:论尼姑在苯教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苯教 尼姑 扎雍仲卡尼姑寺 文化传承


【摘要】: 寺院作为宗教最直观的外在实体,集信仰、教徒、宗教情感于一体,使信仰和表达信仰的行为一致化、规范化,它是组成宗教因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作为女性群体的尼姑,不仅属于宗教学研究范畴,同时也是妇女问题研究的对象之一。本篇论文即主要研究四川阿坝州松潘县扎雍仲卡尼姑寺的历史、现状、以及该寺尼姑的基本状况。在总结和充分吸收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实地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主,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从文化人类学和宗教社会学的角度对尼姑在苯教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系统探讨。全文共分六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为松潘地区的苯教概况,意在探讨苯教尼姑存在的背景,此章又分为二节。第一节论述苯教的传播历史,其中松潘地区的苯教源流考略为重点;第二节探讨松潘地区主要苯教寺院。 第三章为扎雍仲卡尼姑寺的历史,论述扎雍仲卡尼姑寺的历史沿革和尼姑寺的创建者简介。 第四章为当代的扎雍仲卡尼姑寺,此章共分四个小节,分别对尼姑寺的组织机构、寺院的经济来源、宗教节日和尼姑寺现任上师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调查。从宗教学、人类学等视角,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扎雍仲卡尼姑的现状。 第五章为扎雍仲卡的尼姑研究。该章借鉴对藏传佛教尼姑的研究成果,结合扎雍仲卡尼姑寺的实际情况,对苯教尼姑的出家程序、尼姑个人的经济来源、尼姑的文化生活以及尼姑对周围社区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第六章为结论部分,首先论述了扎雍仲卡尼姑寺尼姑群体的特殊性及其对苯教文化传承的贡献。其次,对目前该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作者本人的一些思考和观点。
【关键词】:苯教 尼姑 扎雍仲卡尼姑寺 文化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4-6
  • 外文摘要6-9
  • Abstract9-17
  • 第一章 绪论17-20
  •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7-19
  • 一、研究的目的17
  • 二、选题的意义17-19
  • 第二节 研究现状19-20
  • 第二章 松潘地区的苯教概况20-43
  • 第一节 传播历史20-28
  • 一、概述雍仲苯教极其创始人20-23
  • 二、松潘历史沿革23-24
  • 三、松潘地区的苯教源流考略24-28
  • 第二节 松潘地区主要苯教寺院28-43
  • 第三章 扎雍仲卡尼姑寺的历史43-50
  • 第一节 历史沿革43-46
  • 第二节 创寺者略传46-50
  • 第四章 当代的扎雍仲卡尼姑寺50-67
  • 第一节 组织机构50-57
  • 第二节 寺院经济主要来源57-61
  • 第三节 宗教节日61-65
  • 第四节 本寺现任上师简介65-67
  • 第五章 扎雍仲卡的尼姑67-90
  • 第一节 出家68-78
  • 一、家庭及苯教文化的熏陶75-77
  • 二、婚姻家庭的失败77-78
  • 第二节 尼姑个人的经济来源78-81
  • 第三节 尼姑的文化生活81-85
  • 第四节 对周围社区的影响85-90
  • 第六章 结语90-95
  • 第一节 尼姑寺尼姑群体的特殊性及其对苯教文化传承的贡献90-92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92-95
  • 参考文献95-107
  • 附录一107-131
  • 附录二131-13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34-135
  • 后记135-1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才让太;;试论本教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藏学;1988年03期

2 才让太;七赤天王时期的吐蕃本教[J];中国藏学;1995年01期

3 南喀诺布,褚俊杰;苯教研究二题[J];中国藏学;1995年01期

4 才让太;苯教塞康文化再探[J];中国藏学;2001年03期

5 才让太;再探古老的象雄文明[J];中国藏学;2005年01期

6 贾冰;康区藏族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探讨[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7 噶尔迈·桑木旦 ,陈观胜 ,王尧;“本教史”(汉译本)导言[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8 周锡银,望潮;本教寺庙及其演变[J];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05期

9 张云;;论苯教在吐蕃王朝时期的地位[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10 陈士杲;浅谈阿坝藏区的本教[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本文编号:948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48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1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