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佛教的出世思想及其社会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01 16:16

  本文关键词:佛教的出世思想及其社会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佛教 出世 入世 社会影响


【摘要】:佛教思想史源远流长,佛教传入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对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的社会道德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据史料记载,中国佛教始于西汉末年,至于隋唐发展到顶峰,流传至今虽有变革但不衰。佛教对于社会大众的道德教化与中国传统儒道的道德宗旨具有一致性,皆竭力把社会道德引向至善的一面。人们普遍意义上皆认为佛教思想的核心是出世精神,不论大乘小乘都把出世作为个人解脱的终极目标,把涅盘境界作为至高理想,但是大乘佛教出于慈悲心,同时还以解救众生为己任。大乘佛教对于出世的理解有别于小乘佛教,大乘佛教把出世看作是“心”出世,认为只有“心”斩断无明之蔽,破除痛苦根源,才有出世的可能,而不管身于山林还是身于寺庙终究还是在人世间,即使最终达到涅盘境界,肉身仍留于人世,所以大乘佛教对内心的参悟比较重视,而对修行的形式以及出家和在家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六祖慧能甚至鼓励在家修行,大乘佛教普遍赞同持出世之心积极入世普度众生,佛教徒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心”和“行”影响世人,让世人不执于我,破除贪、嗔、痴,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快乐和自在。佛教教导众生人人平等,人人皆有慈悲心,人人皆可成佛,所以让世人诸恶莫作,积极行善,并在道德上确立了善恶的标准,具体通过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和五戒十善以达到道德的要求。 本文主要是探讨佛教出世思想的内涵,特别是针对于大乘佛教对出世思想的理解,还从儒释道三家思想相结合的角度上对佛教道德的阐述,以及佛教的道德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的道德现状,简要地叙述了佛教道德观念对改善中国社会道德的具体作用以及实践的意义。
【关键词】:佛教 出世 入世 社会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佛教的出世思想9-19
  • 1.1 佛教思想传入与流行9-10
  • 1.2 佛学思想与传统懦、道思想的交融10-16
  • 1.3 大乘佛教出世思想的内涵16-19
  • 第二章 “出世”与“入世”的结合19-28
  • 2.1 身入世,心出世19-21
  • 2.2 出世的目的21-25
  • 2.3 出世而入世25-28
  • 第三章 佛教思想的社会影响28-37
  • 3.1 佛教思想对中国社会的道德导向28-32
  • 3.1.1 三福六和28-29
  • 3.1.2 三学六度29-31
  • 3.1.3 五戒十善31-32
  • 3.2 佛教道德观念的实践32-37
  • 3.2.1 佛教道德的社会影响之现状32-34
  • 3.2.2 佛教的道德实践意义34-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0-41
  • 致谢41-42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2-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继明;;“佛主出世”说辨析[J];晋阳学刊;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954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54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d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