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僧传》看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徒人格的塑造
发布时间:2017-10-01 16:20
本文关键词:从《高僧传》看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徒人格的塑造
【摘要】: 魏晋南北朝正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发展时期,本文立足对《高僧传》中佛教徒的人格形象进行研究,拟探讨佛教徒形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林中的重大转变及在士林中的影响,通过译经、取经以及教义阐释和学理研究所产生的学问僧、论僧,及他们对佛教哲学、史学和目录学等方面的贡献,来分析佛徒与儒士形象的逐步一致性。以《高僧传》为解读对象,从三个部分对佛教徒人格形象及其形成过程、特点和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以期略微弥补学界以往在这方面研究缺乏的遗憾。第一部分分析《高僧传》中佛教徒的人格形象,指出四种佛教徒类型及其形象特征渐趋儒家理想人格形象;第二部分例证佛教徒人格形象的形成过程,指出这个过程体现于佛教徒在社会现实中的具体文化活动中;第三部分总结佛教徒人格形象的特点及在后来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关键词】:《高僧传》 佛教徒 人格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4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文献综述5-9
- 引言9
- 1. 《高僧传》中佛教徒的人格形象9-13
- 1.1 学问甚高,,有志之士9-10
- 1.2 道德纯美,仁义之士10-12
- 1.3 洒脱不拘,风流之士12
- 1.4 涉足政坛,受用之士12-13
- 2. 佛教徒人格形象的形成过程13-23
- 2.1 通过向名士的转换提升僧人的文化人格13-14
- 2.2 通过对佛教哲学思想、文化的传播塑造完美人格14-16
- 2.3 通过参与社会学术生活渗透和传扬宗教人格16-21
- 2.4 通过对佛学学理的建树标立理想人格21-23
- 3. 佛教徒人格形象的特点及其影响23-27
- 3.1 佛教徒人格形象的主流化23-24
- 3.2 佛教徒人格形象的中土化24-26
- 3.3 佛教徒人格形象对中国佛教的影响26-27
- 结语27
- 注释27-30
- 参考文献30-32
- 致谢32-3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海平;简论慧皎《高僧传》的学术价值[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5期
2 苏晋仁;佛教目录研究五题[J];佛学研究;2000年00期
3 吴平;论《出三藏记集》的目录学价值[J];法音;2002年05期
4 邬锡鑫;魏晋玄学与佛学的中国化[J];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954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5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