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罗布嘛呢括罗:藏族观音信仰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2:15

  本文关键词:罗布嘛呢括罗:藏族观音信仰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藏族观音信仰 嘛呢全集 五世达赖喇嘛 度母崇拜 布达拉宫


【摘要】:早在上世纪中期,有关观音菩萨的研究,在国内及包括港澳台在内都未能得到广范的关注。然而在上世纪末的二十年,以及第二个千禧年的头十年,在国内的改革开放及宗教政策的落实,观音菩萨或作为一个信仰体系的观音信仰,已成为宗教人士或学者的研究对象。国内对于观音菩萨及观音信仰的宏观和微观的宗教研究或学术研究,都以惊人的速度蓬勃起来,得到一批批的学术成果:同样国外就这方面的研究,也随着佛教向欧美的西传及兴盛后,也获得广泛注意和发展。然而从目前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对藏族观音信仰文化的研究,仍可加强关注。 本论文期望可以为藏学界对藏族观音信仰文化研究,作一个较系统而全面的探索报告,包括了理论、实践和造像等宗教元素,以及相关的宗教文化内容。此外,对于一本流传于藏地,包括了藏地观音信仰的广泛内容的“伏藏”文献《嘛呢全集》,在一个世纪前海外已有学者开始进行部份的研究;在汉地亦于近年开始受到部份学者的注意。本文亦希望引起学界对《嘛呢全集》的注意,而不让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专美,将《嘛呢全集》加以整理归类,分类研究,让更多学者对此有更大的兴趣进而深入的认识。 作者通过藏族观音信仰的研究,了解观音信仰在藏民族广范发展的历史进程、赖以成功的因素及条件。除这种信仰文化的自身的宗教价值外,它对该民族发展的意义、价值和影响,如何肩负社会、民族和政治的任务,这也是本文所期望了解的。此外,更要揭示出一种通过交融、吸收、结合而成的,富有鲜明的高原色彩和浓烈的民族风格。 从本土化的发展过程的探索,可以认识藏民族的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民族固有的智慧和睿智,这种智慧就是以特有的民族气质、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来统驭或运用佛教,给予藏传佛教的观音信仰留下民族的烙印。 通过这份研究,说明藏地观音信仰既保持了自己民族的特点,又得到其他民族的借鉴,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点来丰富自己、壮大自己,使自己提高到新的高度。更说明了藏族是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之长以补自己之短的民族,是一个向上的、朝气蓬勃的民族。 本文是以流传于藏地上的观音信仰文化作为研究主体,通过文献探索作为依据,包括藏文文献、汉文文献、外文文献、伏藏《嘛呢全集》、历辈的达赖喇嘛传记,及历史著作为开始。作者参考国内研究汉地及藏地观音信仰的不同成果,及国外同样的研究成果,作为借鉴及研究的基础,以了解这个信仰文化的各个主要方面。 论文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首先对国内外的观音信仰和藏地观音信仰作一个回顾,特别是后者的研究状况,作为一个研究的起点。论文首先探讨藏族伏藏文献的出现及其研究价值。然后将《嘛呢全集》中的内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了解,包括:观音二十一显经密续的翻译及内容介绍、《嘛呢全集》中藏族起源与观音菩萨的关系、《嘛呢全集》提出松赞干布是观音菩萨化身藏地教化众生、《嘛呢全集》提倡的(六字大明咒)功德和《嘛呢全集》的密宗修持法。这样也是作为藏地观音信仰的宗教文化方面的元素的认识。 论文下篇的主题是观音信仰在藏地本土化的历史发展。首先了解了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有关观音崇拜的状况。下篇的内容有五世达赖对观音信仰的推动工作及相关的影响,这包括对宗教价值、历史意义以及现实的政治利益和民族发展的利益的影响。藏族起源与观音菩萨的关系,观音菩萨如何从一个外来的神祗可以变身为藏族的始祖和保护神灵。接着探讨观音菩萨如何从神坛中化身演变成西藏的政治权威。随着观音信仰进入了民间社会,发展成本土化的度母崇拜,了解观音并未有像汉地观音信仰演变成女性化的神灵。观音造像的图像发展以及作为观音道场的布达拉宫也是研究的对像。布达拉宫凝结着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渗透着汉藏文化的交流。文中探讨了布达拉宫的历史发展及其在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 结论部份,说明藏地观音信仰文化一种通过交融、吸收、结合而成的,富有鲜明的高原色彩和浓烈的民族风格和留着民族烙印的宗教文化和历史文化。
【关键词】:藏族观音信仰 嘛呢全集 五世达赖喇嘛 度母崇拜 布达拉宫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6
  • 上篇16-101
  • 第一章 绪论17-47
  • 第一节 研究意义17-19
  • 第二节 研究相关动态19-43
  • 一、国内汉藏观音信仰研究19-32
  • (一) 国内观音信仰研究20-26
  • (二) 国内观音造像学研究26-30
  • (三) 国内与观音信仰相关的其他研究30-32
  • 二、国外藏族观音信仰研究32-42
  • (一) 二十世纪前国外对藏族观音信仰的一些零散研究32-34
  • (二) 国外对《嘛呢全集》的研究34-37
  • (三) 近年国外对藏族观音信仰及相关内容的研究37-39
  • (四) 国外对藏族观音造像的图像学研究39-42
  • 三、结论42-43
  • 第三节 主要内容43-45
  • 一、研究目标43-44
  • 二、研究对象44
  • 三、论文结构44-45
  •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45
  • 第五节 研究预期目标45-47
  • 第二章 以《嘛呢全集》为中心的藏地观音信仰文化的探讨47-101
  • 第一节 观音信仰在印度的起源和佛教传入藏地的过程47-58
  • 一、观音信仰的古印度渊源47-50
  • 二、观音在古印度佛教中的形象50-51
  • 三、观音在古印度佛教中所处的地位51-52
  • 四、佛教与观音信仰传入藏地的简介52-58
  • (—) 佛教传入藏地的过程探究52-54
  • (二) 松赞干布时期的佛教发展54-56
  • (三) 观音经典及信仰的传入56-58
  • 第二节 “伏藏”的出现、历史发展及研究价值58-68
  • 一、“伏藏”的出现及历史发展58-62
  • 二、从汉地的“伪经”对“伏藏”的启示62-65
  • 三、有关《嘛呢全集》的研究价值65-68
  • 第三节 《嘛呢全集》的发掘者、结构、分类体系及内容简介68-80
  • 一、《嘛呢全集》的发掘者68-70
  • 二、体制及内容简介70-76
  • 三、对《嘛呢全集》的评价76-80
  • 第四节 《嘛呢全集》的观音信仰介绍80-101
  • 一、观音二十一经续的翻译及内容介绍80-91
  • (一) 观音二十一种经续的翻译80-85
  • (二) 观音二十一经续内容的介绍85-91
  • 二、《嘛呢全集》中藏族起源与观音菩萨的关系91-92
  • 三、《嘛呢全集》提出松赞干布是观音菩萨化身藏地教化众生92-93
  • 四、《嘛呢全集》提倡的<六字大明咒>功德93-97
  • 五、《嘛呢全集》的密宗修持法97-101
  • (一) 简单的<六字大明咒>四臂观音观想法98
  • (二) 复杂的<大悲如意宝珠六字观音修法>98-101
  • 下篇101-198
  • 第三章 观音信仰的推动者:五世达赖喇嘛102-114
  • 第一节 阿旺洛桑嘉措的家学102-104
  • 第二节 执掌政教两大权力的过程104-107
  • 第三节 政治领袖的教政107-108
  • 第四节 观音“坛城”的“坛主”108-114
  • 第四章 观音在藏地本土化的历史发展114-190
  • 第一节 观音信仰在汉地以外本土化的概览114-123
  • 第二节 藏族本土化的特色123-129
  • 一、观音菩萨被请进藏族成为藏族的元祖124
  • 二、观音菩萨在西藏的两位著名化身124-126
  • 三、观音信仰藏族本土化的度母崇拜126
  • 四、本土化的观音道场126-127
  • 五、其它127
  • 六、结语127-129
  • 第三节 藏族起源论与观音信仰129-139
  • 一、关于藏族起源的卵生传说129-130
  • 二、关于猕猴与罗刹女结合繁衍藏人的传说130-131
  • 三、“猕猴繁衍人类”故事出处与《嘛呢全集》131-132
  • 四、观音信仰影响藏人始祖猕猴繁衍藏民族的发展分析132-135
  • 五、“观音化身猕猴与罗刹女结合衍生藏人”理论的社会功能135-137
  • 六、结论137-139
  • 第四节 观音菩萨和其他菩萨化身的政治权威139-149
  • 一、《嘛呢全集》的松赞干布与观音菩萨的关系139-140
  • 二、《西藏王臣记》对观音菩萨和其他菩萨化身的政治权威的诠译140-144
  • 三、历世达赖喇嘛是观音化身说144-149
  • 第五节 本土化下的度母崇拜149-162
  • 一、前言149-150
  • 二、度母信仰的起源与在印度流行的情况150-155
  • 三、度母信仰传入西藏的情况155-157
  • 四、绿度母和白度母的信仰157-159
  • 五、结语159-162
  • 第六节 观音造像的图像发展162-175
  • 一、佛教造像的效用162-163
  • 二、吐蕃时期的观音造像163-175
  • (一) 布达拉宫观音圣像—圣罗格肖热像163-166
  • (二) 阿里普兰观音166-167
  • (三) 分布于其它藏区内的吐蕃时期的观音造像167-170
  • (四) 吐蕃时期的金铜观音造像及“擦擦”的观音造像170-171
  • (五) 《嘛呢全集》里的观音造像171-172
  • (六) 其他流行的观音造像172-174
  • (七) 结语174-175
  • 第七节 本土化的观音道场175-190
  • 一、从内地的观音菩萨道场的普陀山说起175-177
  • 二、布达拉宫简史177-178
  • 三、昔日的辉煌178-180
  • 四、曲吉竹普和帕巴拉康180-182
  • 五、吐蕃山崖式建筑文化底蕴与观音崇拜的结合182-185
  • 六、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的底蕴185-190
  • 第五章 观音信仰对藏族社会的宗教、社会及民族发展的功能190-194
  • 第一节 藏族观音信仰提供的个人心理慰藉与终极关怀的功能190-191
  • 第二节 政治与宗教的结合以达致的社会稳定作用191-192
  • 第三节 社会整合功能192-194
  • 第六章 结论194-198
  • 参考文献198-219
  • 附录1:图版219-223
  • 谢词223-22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225-22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喀诺布;才让太;;论藏族古代史的几个问题[J];中国藏学;1988年02期

2 札巴孟兰洛卓;王尧;陈践;;奈巴教法史——古谭花,

本文编号:959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59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0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