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禅学在造物艺术中的体现及其对设计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0-03 00:28

  本文关键词:论禅学在造物艺术中的体现及其对设计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禅学 当代设计 造物艺术 首饰设计


【摘要】:禅学的思想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起源于印度,并在中国的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下发展壮大,对佛教文化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唐朝中期以后,禅宗美学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省体验、直觉感情的独创精神等的作用提升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很多艺术作品以一种“虚静空灵”,“圆融和谐”的禅意境界为基础,结合中日两国不同的传统文化,创造出了一种具有明显东方特色的设计形态。本文通过对禅学概念,起源与发展的研究,以及对禅学在中日造物艺术中的体现进行阐述,如庭院,陶瓷,服装,花道,茶道,包装等领域加以分析,探讨了中日美术观的异同点及禅学思想对两国造物艺术的影响,证明了禅学的奥义并不是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而是来源于我们平凡的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如今,随着经济发达,物质水平提高,人们对设计已不满足于简单的装饰,更多的则是渴望展示个性气质,注重物体简素之美,强调内在精神的禅学审美理念,也为设计行业带来一股清新安宁的风潮。所以,本文选取了禅学思想与设计关联密切的三个范畴:“不立文字”、“悟”和“不二法门”,结合实例探讨这些美学思想对当代设计的启示,得出以下结论:(1)“不立文字”,衍生了极简主义美学以及归零设计的设计方法;(2)“悟”,从三个层次论述了创新设计如何从“无”到“有”的详细过程;(3)“不二法门”进而提出超越“动”与“静”,“对称”与“不对称”两对矛盾的可能性。设计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与设计是相互促进的,通过深入研究禅学的美学思想,本文概括出若干赋于东方特色的设计方法及理论,探索其在设计实践中的价值。而寻求禅学思想与首饰设计的结合点,也是本文立意所在,从造型、色彩、材料、意境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将禅学理念融入到首饰艺术中来。而当禅意与中国特色符号相结合,又有什么火花?笔者尝试并设计出两款禅意首饰,为设计师们提供借鉴,拓宽思路。
【关键词】:禅学 当代设计 造物艺术 首饰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48;J50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4
  •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11
  • 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11-14
  • 第1章 禅学概述14-17
  • 1.1 禅学的含义14
  • 1.2 禅学的起源14
  • 1.3 禅学在中国的发展14-15
  • 1.4 禅学在日本的发展15-17
  • 第2章 禅学在中日造物艺术中的体现17-27
  • 2.1 禅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18-19
  • 2.2 禅学在陶瓷器皿中的体现19-21
  • 2.3 禅学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21-23
  • 2.4 禅学在其他造物艺术中的体现23-27
  • 第3章 禅学思想对设计的启示27-45
  • 3.1 不立文字27-33
  • 3.1.1 不立文字的缘由与发展27-29
  • 3.1.2“极简”审美观29-32
  • 3.1.3“归零”设计32-33
  • 3.2 顿悟说33-41
  • 3.2.1 悟的特征33-37
  • 3.2.2 悟的三个层次37-39
  • 3.2.3 无念为宗的设计方法39-41
  • 3.3 不二法门41-45
  • 3.3.1 二元对立的超越41-42
  • 3.3.2 动静不二42-43
  • 3.3.3 对称与非对称性设计43-45
  • 第4章 禅学思想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45-53
  • 4.1 造型设计非对称性45-47
  • 4.2 色彩应用简单朴素47-48
  • 4.3 材料选择天然自然48-50
  • 4.4 意境表达寂静无我50-53
  • 第5章 禅意首饰设计实践53-56
  • 5.1 作品《暗香》53-54
  • 5.1.1 设计说明53-54
  • 5.2 作品《秋池一株莲》54-56
  • 5.2.1 设计说明54-56
  • 结语56-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音祚;《中土前期禅学思想史》简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赵旗;试论禅学思想对宋明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赵旗;;意义重估与禅学思想体系的确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年01期

4 王路平;瞿脉和尚的禅学思想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5 李作勋,怀海波;中国禅学思想史研究的新成果——读洪修平《中国禅学思想史纲》[J];学海;1998年01期

6 罗凌;;嵩山慧安禅师禅学思想发微[J];五台山研究;2013年04期

7 张兆勇;;欧阳修与佛禅关系简述——读《中国禅学思想史》札记[J];前沿;2011年11期

8 张子开;令人遗憾的《中国禅学思想史》[J];中国图书评论;1995年01期

9 徐绍强;评《令人遗憾的(中国禅学思想史)》[J];佛学研究;1995年00期

10 易闻晓;晚明士夫禅学的典型个案──论袁宏道的禅学思想易[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颖;论禅学在造物艺术中的体现及其对设计的启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李海涛;知讷的禅学思想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3 罗福明;虚云大师禅学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4 迟俊;罗末丽初九山禅学思想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5 张莹;禅学思想对日本现代服饰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军;胡适禅宗研究及其禅学思想述评[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魏冉宁;李贽之禅学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8 崔传爱;袁宏道禅学思想初探[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高虹;洪洲道一禅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张若铭;马祖道一禅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62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62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f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