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人格心理学与唯识学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荣格人格心理学与唯识学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格 集体无意识 原型 个性化 唯识 阿赖耶识 种子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容格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与佛教唯识学理论进行分析与比较。容格的思想丰富而复杂,其心理学的研究囊括了哲学、艺术、宗教、人类学、医学、文学等不同的领域。通过收集大量的人类经验材料,容格用他深邃的智慧,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人”的整体。佛教唯识学是印度大乘佛教兴起后出现的理论体系,它在原始佛教理论的基础上对我们的个体心识进行了更加系统精致的分析,从而成为瑜伽行学派实际修行的理论指导。通过对个体心识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唯识学同样为我们展现出一个“人”的整体,并且其中很多地方与容格的观点十分接近。本文通过对两种理论体系的分析与比较,或者说通过两种理论的一种相互阐释,目的在于对东西方不同思想的一种沟通,希望为解答“斯芬克斯之谜”找到一个全新的途径。 第一章主要探讨个体的人格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容格认为我们的心灵可以分为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佛教唯识学认为个体的心识系统可以分为八种识体,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本章按照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路径对这两种人格结构理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比较,其中还分析了容格心理学中“原型”与唯识学“种子”的异同。 第二章探讨了人格的动力来源及其表现形式,对容格所说“心理能量”与佛教的“业力”理论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唯识学中第七识和第八识彼此关系的详细分析,比较了容格心理学中关于精神和物质之关系的理论。 第三章主要讨论的是人格发展的过程。从人格发展的内部矛盾,人格发展
【关键词】:人格 集体无意识 原型 个性化 唯识 阿赖耶识 种子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84-06;B94
【目录】:
- 序7-10
- 第一章 人格结构论10-30
- 一、意识11-15
- 二、个体无意识15-18
- 三、集体无意识18-30
- (一) 第八识阿赖耶与集体无意识20-23
- (二) 种子与原型23-30
- 第二章 人格动力学30-38
- 一、心灵的相对封闭性30-31
- 二、心理能量的表现方式31-35
- 三、同时性现象35-38
- 第三章 人格发展的过程38-49
- 一、人格结构的内部矛盾38-41
- 二、人格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41-43
- 三、人格发展的实质43-49
- 第四章 人格发展的目标及实现途径49-58
- 一、人格发展目标49-53
- 二、促进人格发展的途径53-58
- 结语58-60
- 主要参考文献60-64
- 后记64-65
- 声明6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黎;音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方明;试论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对立与统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王勇;利用人际吸引因素 解决新生的交往心理障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曹召伦,李晓明;医学心理学的新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刘列斌;大脑记忆规律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李晓东;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任其平;;梦的本质的心理学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胡安琦;论体育教学中的思维[J];安徽体育科技;1998年01期
9 胡安琦;体育教学中运用想象训练初探[J];安徽体育科技;1999年04期
10 丁俊武,周志俊;教练员威信的维护与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建华;张可;张藏云;;独立学院大学生危机干预策略的探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毛荣建;;视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灏;李乐平;;霍妮新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黄磊;路由;;成功动漫作品蕴涵的心理因素分析[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6 杨丽丽;;脑科学、思维科学对珠心算的诠释[A];纪念程大位逝世四百周年国际珠算心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朴顺天;心神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邓铸;问题解决的表征态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方明;缄默知识面面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秦启文;企业理念的理性反思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小光;生死超越与人间关怀[D];四川大学;2002年
7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永瑞;不同注意类型高水平运动员注意瞬脱及注意能力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9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刘电芝;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程么娥;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田保华;郑州市城市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4 夏秀;荣格原型理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建军;基于区域灰度变化率的图像边界检测[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6 王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7 石海燕;生物节律与立定跳远成绩的关系[D];苏州大学;2001年
8 罗正学;陆军学院学员军事职业资格人格特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9 戴斌荣;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分类活动影响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10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969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69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