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与恶的悖论
本文关键词:上帝与恶的悖论
【摘要】: 在悠悠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所遭受的苦难和折磨不计其数。海啸、地震、火山、泥石流、饥荒等惨绝人寰的自然灾害,烧、杀、抢、掠、弃、死、离、别等痛心疾首的人为悲剧,无不催人泪下、令人伤心欲绝。现实中不可逃避的苦难促使人不断地追问和思考:为什么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会允许恶的存在呢? 针对恶的问题,斯温伯恩继承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辩护传统,在接纳现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建构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神正论——更大的善的辩护。 本文从斯温伯恩的神正论思想的理论背景切入,遵循斯温伯恩本人建构其神正论理论的逻辑脉络,对其神正论做了简要的述评。概括说来,斯温伯恩的神正论理论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上帝的本质属性,恶的问题的模式,自由意志辩护和有用性辩护。通过新解上帝的本质属性和分类论述各种善恶问题,斯温伯恩从自由意志和有用性的视角建构起其神正论理论——更大的善的辩护。 毫无疑问,斯温伯恩的神正论理论是基督教神学的宝贵的思想财富,为解决恶的问题,开辟了新视角,提出了新方案。但由于上帝与恶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悖论,斯温伯恩最终没能解决恶的问题。
【关键词】:斯温伯恩 上帝 善 恶 自由意志 有用性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97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前言7-11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7-8
- 二、研究现状8-9
- 三、文章基本思路与结构9-10
- 四、分析方法10-11
- 第一章 神正论的由来11-16
- 1.1 恶的问题:上帝与恶的悖论11-13
- 1.2 基督教的辩护:神正论的提出13-16
- 第二章 斯温伯恩神正论的主要内容16-40
- 2.1 上帝观16-20
- 2.2 恶是什么?20-23
- 2.3 更大的善的辩护23-40
- 第三章 对斯温伯恩神正论的评价40-47
- 3.1 斯温伯恩神正论的理论贡献:对历史上神正论的扬弃40-42
- 3.2 斯温伯恩神正论的理论缺陷42-47
-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53
- 致谢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运平;基督教的“上帝观”与西方诗学[J];怀化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2 陈红;;别尔嘉耶夫的末世论及其人本主义上帝观[J];俄罗斯研究;2006年02期
3 司永慧;;论康德在上帝观中实现的哥白尼革命[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4 王嘉玮;;从过程神学理解爱的上帝[J];金陵神学志;2003年02期
5 王雷;;试析上帝形象中的母性(女性)特征[J];金陵神学志;2003年02期
6 唐凯;;牛顿的上帝观解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1期
7 郑伟;;笛卡尔的上帝观念初探[J];法国研究;1993年01期
8 鲍尔吉·原野;;脾气无用论[J];杂文选刊(下旬版);2008年10期
9 程小娟;;冰心的上帝观[J];兰州学刊;2009年10期
10 王锦刚;;“奥斯维辛之后”与“镜映隐喻”[J];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俞吾金;;究竟如何理解尼采的话“上帝死了”?[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雷红霞;;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上帝观[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高浦棠;;命运·天意·上帝——《雷雨》的神秘主义思想本体破译[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宣庆坤;;论蒂利希文化神学中的生存论建构[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5 于作敏;;略论近世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儒学观[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6 成祖明;;努力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秋实;无形无象、似有而无的神[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宋立阁;吹尽狂沙始到金[N];中国商报;2001年
3 方立天;宗教和谐与大众传媒[N];中国民族报;2006年
4 濮文起;上帝教[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 牟钟鉴;清明节文化的精义在于感恩[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韩焕忠 苏州大学哲学系;超越对话何以可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邱文平;犹太人早期上帝观念的历史演变[D];复旦大学;2006年
2 许宏;巴布宗教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张宏薇;托妮·莫里森宗教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傅晓微;艾·巴·辛格创作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坛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5 陈可培;偏见与宽容 翻译与吸纳[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程小娟;圣经汉译中“God”的翻译讨论及接受[D];河南大学;2007年
7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Michael K.Yen;荣格原型心神意象在心理分析中的角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晶;上帝与恶的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国昌;论西方哲学中的上帝观[D];延安大学;2011年
3 李东青;生命的解放[D];山西大学;2007年
4 张晓宁;犹太女性主义的性别与上帝观(Gender and God)[D];山东大学;2006年
5 吴雁飞;怀特海的宗教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宋群;论康德对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的批判[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柳文文;“众人都找你”—《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关于“上帝”的解读[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安莉霞;对马克·海姆的宗教多元论的批判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廖志军;海因利希·奥特的上帝观[D];四川大学;2007年
10 侯志忠;当代西方宗教哲学对上帝属性的探讨[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89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89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