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阿赖耶识建立中的两种意趣——以《解深密经》与《摄大乘论》之阿赖耶识安立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7-10-07 19:40

  本文关键词:论阿赖耶识建立中的两种意趣——以《解深密经》与《摄大乘论》之阿赖耶识安立为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阿赖耶识 解深密经 摄大乘论 唯识学


【摘要】:本文讨论唯识学的核心概念阿赖耶识建立过程中的两种意趣:一是针对有情流转的业果安立,二是针对一切法的缘起安立。从哲学角度说,有情流转的业果安立是生命论问题,而一切法的缘起安立则是宇宙论、本体论问题。早期唯识学思想中,生命论与宇宙论两个问题是分开解说的;而后来随着唯识学理论构建、逻辑发展越来越精致严密,阿赖耶识的内涵逐渐由有情流转之业果安立的生命论问题,扩大为对一切法之缘起安立的宇宙论、本体论问题,走向把生命论问题与宇宙论、本体论问题合在一起论说的理论构建模式。正是由于这个理论范围的扩大,导致了后来唯识学思想的种种衍化,可以说,由缘起论向识变论的转向,由无相唯识向有相唯识的转向等,都与这个"扩大"有根本性的关系。这个问题难度极大,在哲学上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理论成就。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关键词】阿赖耶识 解深密经 摄大乘论 唯识学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阿赖耶识概念是唯识学中的核心问题,而它的安立也是一个逐步发展过程。早期唯识学要解决的主要是有情流转之业果安立问题,而后来则扩大为针对一切法之缘起安立问题;这中间出现的新问题是,当我们把有情流转之业果安立的生命论问题扩大为对一切法之缘起安立问题的讨论时,二者会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潇;;论道安《阿毗昙序》中的几个问题[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彭辉;冯永昌;;因明三支作法、逻辑三段论及其比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3 张瑾;刘邦凡;魏玮;;论因明、印度逻辑与佛教逻辑之关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4 孙凯;;佛陀的真实行踪[J];法音;2013年02期

5 宇恒伟;李利安;;“生活禅”相摄的几个佛教理论问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石美;;论《入中论》对唯识学说的评破[J];法音;2013年08期

7 纪峗;;佛灭系年的考察——回顾与展望[J];佛学研究;2011年00期

8 于佳彬;;禅门立宗理路之我见[J];安顺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9 张轶男;;杜甫与大乘佛法[J];北方论丛;2014年01期

10 刘万万;;浅析原始佛教的“无我论”[J];才智;2014年3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航;《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稂荻;无尽的现象圆融[D];吉林大学;2011年

3 哈磊;四念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杨孝容;佛教女性观源流源流辨析[D];四川大学;2004年

5 刘朝霞;早期天台学对唯识古学的吸收与抉择[D];四川大学;2005年

6 张成钧;如来藏学的中道思想与宗教对话[D];四川大学;2005年

7 桑大鹏;三种《华严》及其经典阐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瑾;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身体[D];浙江大学;2003年

9 徐承;高友工中国抒情传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尚建飞;自然之性与善的理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晨;阿赖耶识试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李国红;阿赖耶识与人的镜像存在[J];船山学刊;2005年01期

3 郭健;;阿赖耶识、元神与集体无意识[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尹立;;无意识与阿赖耶识——佛教与精神分析片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3期

5 陈屹;;阿赖耶识心理学思想刍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3期

6 陈兵;;阿赖耶识的真妄及其在修行中的应用[J];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02期

7 本源;;试论阿赖耶识(上)[J];法音;1988年02期

8 魏德东;论阿赖耶识的确立与发展[J];中华文化论坛;1994年04期

9 杨勇;;论船山唯识思想中的“阿赖耶识”问题[J];船山学刊;2007年01期

10 陈建军;;世界:“心”、“有”、“理”——读废名《阿赖耶识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思鹏;;佛教的生死观[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终身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徐滇庆;最受欢迎的神佛[N];中国经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富胜;阿赖耶识缘起研究——以《成唯识论》为主[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杨鹏飞;《摄大乘论》的阿赖耶识思想[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89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89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1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