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善寺密宗祖庭地位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兴善寺密宗祖庭地位研究
【摘要】:产生于隋唐时代的宗派经历了两宋以后的长期衰落,在近代以来出现复兴的迹象,尤其是近年来“宗派兴教”的声音与趋势日益明显,于是宗派的祖庭也普遍受人关注。在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当中,只有密宗在汉地彻底失传,所以密宗祖庭的回归便与其他宗派祖庭具有不同的特色。随着唐密的复兴,尤其是真言宗向大陆反哺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兴善寺密宗祖庭地位日益凸显,这已经成为当代佛教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值得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大兴善寺作为隋代佛教事务的最高管理机构所在地,密宗第一祖庭,隋唐两代的译经中心,在中国佛教哲学史、佛教信仰史、佛教艺术史以及政教关系史和中外文明交往中均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这些业已成为历史的辉煌在今天的密宗复兴过程中如何彰显其文化的底蕴,如何将历史的积淀转化成现实的感召力,不让历史的馈赠无谓地流失,这是大兴善寺面临的一个文化难题。正是在这种难解的困惑中,大兴善寺迎来了各界密宗修行者的亲睐,并得到政界和学界的一致关注,大兴善寺作为密宗祖庭的文化地位和精神感召力也日益强劲起来,并在自身功能定位不断调整的过程中,逐渐推进密教文化的元素的重构,主动积极地彰显其密宗祖庭的地位。这种文化现象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力求全面、准确地挖掘大兴善寺作为中国汉传佛教密宗祖庭所蕴含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元素,尤其是宗教学意义上的神圣地位,并在这一历史视角的观照下,系统梳理当代大兴善寺的密宗文化回归的各种表现以及密教文化界乃至社会各界对大兴善寺密宗祖庭地位的认可程度,探寻大兴善寺密宗文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为整个中国佛教宗派文化的复兴和祖庭地位的重塑提供有益的借鉴。论文第一章对大兴善寺密宗祖庭地位的形成做一梳理,对大兴善寺密宗祖庭地位的延续做一概括。第二章主要通过近现代以来的变化,大兴善寺的布局及密教遗存,大雄宝殿的密宗特色,大兴善寺的密宗坛场等,重点研究当代大兴善寺的密宗文化内涵,揭示大兴善寺密宗祖庭地位日益回归的趋势。第三章主要研究当代大兴善寺的密教文化建设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兴善寺 密宗 祖庭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9
- 第一节 大兴善寺祖庭地位研究意义9-13
- 第二节 大兴善寺祖庭地位研究现状13-16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16-19
- 第一章 大兴善寺密宗祖庭地位的形成19-35
- 第一节 密宗形成前大兴善寺的文化底蕴19-22
- 一、大兴善寺的渊源19-21
- 二、“国寺”地位的确立和国立译经馆21-22
- 第二节 大兴善寺密宗祖庭地位的形成22-32
- 一、密宗与密宗祖庭22-25
- 二、善无畏对密宗发展的推动25-26
- 三、金刚智对密教发展的推动26-27
- 四、一行对密宗发展的推动27-28
- 五、不空对密宗发展的推动28-32
- 第三节 大兴善寺密宗祖庭地位的延续32-35
- 一、惠果与大兴善寺32
- 二、密宗向海外的传播32-35
- 第二章 大兴善寺密宗祖庭地位的回归35-55
- 第一节 大兴善寺的发展35-37
- 一、古代的发展演变35
- 二、近现代以来的变化35-37
- 第二节 当代大兴善寺的密宗文化元素37-47
- 一、大兴善寺的布局及密教遗存37-42
- 二、大兴善寺大雄宝殿的密宗特色42-47
- 第三节 大兴善寺的密宗坛场47-55
- 一、金刚堂布局47-52
- 二、密宗坛城52-55
- 第三章 大兴善寺的密教文化建设与发展趋势55-63
- 第一节 密宗修行在华人地区的兴起55-57
- 一、民国时期大陆的密宗修行者55-56
- 二、当代海内外华人的密宗传承56-57
- 第二节 大兴善寺的密教文化交往与研究57-60
- 一、大兴善寺与日本真言宗的互动57-58
- 二、大兴善寺的密宗文化研究58-60
- 第三节 大兴善寺密教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60-63
- 一、大兴善寺密宗祖庭复兴中表现出来的问题60-61
- 二、大兴善寺密教文化的发展趋势61-63
- 参考文献63-69
- 附录69-93
- 表1 1949年前大兴善寺大事年表69-75
- 表2 1949年后大兴善寺事记75-93
- 致谢93-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纵瑞彬;西藏密宗仪式与造像艺术的建构方式[J];西藏研究;2004年01期
2 格桑玉珍;;评《西藏佛教密宗艺术》[J];西藏研究;1988年01期
3 廖泽渊;;密宗气功杂谈[J];法音;1988年04期
4 石世梁;;佛教密宗释论(三)[J];西藏研究;1989年01期
5 张骏;;西藏寺院“密宗殿”的壁画[J];西藏研究;1989年01期
6 ;佛教密宗礼仪窥密[J];南亚研究;1993年01期
7 肖永明;;禅宗与密宗的比较研究[J];五台山研究;1993年03期
8 林继富;藏地佛教密宗的大乐人生[J];西藏艺术研究;1998年02期
9 ;第一部“白密”专著──《大理白族佛教密宗》[J];佛学研究;1999年00期
10 刘水玉;西藏佛教密宗[J];江海侨声;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悦义;《密宗甘露精要·传世大藏经秘密部》流通面世[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记者 顾瑞珍;佛学文化工程《密宗甘露精要·传世大藏经秘密部》面世[N];人民日报;2008年
3 记者 包松娅;《密宗甘露精要·传世大藏经秘密部》出版座谈会暨捐赠仪式在京举行[N];人民政协报;2008年
4 魏武;佛教典籍《密宗甘露精要·传世大藏经秘密部》编纂完毕[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杨春;“妙音天籁”佛像专场落槌[N];人民政协报;2006年
6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周玉茹;密宗祖庭大兴善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云南的塔、幢艺术(一)[N];云南经济日报;2005年
8 陶禅;宣德青花梵文盖罐浅析[N];中国文物报;2005年
9 阿玛蒂亚·森;通向中国[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10 朱家凤;南诏与白族文化的解读人[N];云南政协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绪会;大兴善寺密宗祖庭地位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2 巴特尔;密宗“曼荼罗”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3 刘作燕;佛教文化的价值及旅游开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4 赵娜;唐玄宗时期的佛教法术现象探析[D];西北大学;2008年
5 刘晓梅;当代藏传佛教在汉地的传播[D];四川大学;2006年
6 马敏;九世班禅内地活动与分期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995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95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