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本质主义思想流变
本文关键词:伊斯兰本质主义思想流变
【摘要】:伊斯兰本质主义是在阿拉伯哲学西学的过程中产生,却在伊斯兰土壤的孕育下得以不断深入发展并始终贯穿于整个伊斯兰世界的。伊斯兰世界通过在特有的伊斯兰教体系基础上博采众长,将之发展为并立于西方本质主义的伊斯兰本质主义。但是伊斯兰本质主义的发展并非单调直线性的,不管是以历史线性或某一时期横截面来看都是如此,最明显体现在近代伊斯兰本质主义随着伊斯兰世界的动荡发生了根本性转向。在多维度视域下来看体现在伊斯兰本质主义不但从传统哲学纯思辨性关注转向伊斯兰世界现实性关怀,而且也从传统的真主—宇宙的宏观范畴探讨转向以真主为内在本真、人为核心的实践性哲学思考与探索,形成了独特的伊斯兰本质主义思想,独树一帜于世界本质主义思想之林。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 伊斯兰 本质主义 本质 存在
【分类号】:B968
【正文快照】: 10.16023/j.cnki.cn64-1016/c.2015.01.011一、本质主义基本概念界定本质主义(Essentialism),也可叫做精粹主义,或者“精要主义”[1](P5),是一种认为任何的实体都有一些必须具备的本质的观点。而一切实体的基本概念图景都必须通过本质与现象的区分来获得,并且认为真理是需要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迪;;当代阿拉伯存在主义思潮述评[J];甘肃科技纵横;2008年06期
2 蔡德贵,,王佃利;穆罕默德·阿布笃的宗教改革和现代主义[J];宁夏社会科学;1996年04期
3 孙俊萍;伊朗哲学家穆拉·萨德拉的认识论思想[J];回族研究;2005年01期
4 革栏目·兰顿;;中西哲学中的本体“一”与伊斯兰的“一”[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阿迪力·买买提;;论中世纪伊斯兰哲学的贡献——兼谈伊本·鲁世德的哲学思想[J];世界哲学;2012年04期
6 董修元;;伊斯兰经院哲学中的原子论学说探讨[J];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04期
7 沙宗平;王希;;简论苏赫拉瓦迪的照明哲学[J];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温纯如;黑格尔关于量与数学的无限性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郭树杰;;马克思早年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从《手稿》到《神圣家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葛泳波;气化宇宙与音乐之境──宗白华论中国艺术创造的文化哲学基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张传开;必然与自由范畴在近代西方哲学中的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魏名国;试论真理的模糊性和精确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张盛彬;评逻辑研究中的极左干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启明;;论思维的三重制约关系与辩证思维方式——兼淡辩证逻辑的一些问题[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刘明明;;推类的逻辑性质——基于“类同理同”观念的分析[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晓芒;;意象性思维方式在造字过程中的规范作用[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张振东;孙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方法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郑兢晶;彭福扬;;彭福扬要素重组法:一种新的创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8 傅德本;;自然辩证法何以安身立命——读刘啸霆教授文章的几点认识[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郭法琦;;论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理性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曹桂红;;低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博弈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金忠杰;《古兰经》注释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黎益君;企业理念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7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薪;论彭漪涟教授对辩证逻辑理论的新探索[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琼杰;伊斯兰教法在非洲的移植与本土化[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谷小科;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系统论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德贵;当代伊斯兰阿拉伯世界社会思潮评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朱炳宇;;道家思想与古代文论关系的再认识[J];甘肃教育;2009年11期
3 马秀梅;穆斯林哲学家与海德格尔生存现象学[J];回族研究;2005年01期
4 丁克家;;全球化进程中精神性资源的开掘:文明对话的源头活水——论杜维明和纳斯尔文明对话资源的阐发及其价值取向[J];回族研究;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长福;论马克思人论中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内在冲突(上)[J];河北学刊;2004年01期
2 易小明;本质的生成与生成的本质——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与生成主义思维方式比较探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
3 白利鹏;;生活世界:非本质主义的总体性如何可能[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4 万水;;近年来文艺学有关“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讨论综述[J];文艺争鸣;2009年03期
5 蔡福军;;关系主义,或一种历时的总体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陶东风;;略论本质主义知识论和权威主义政治之关系——回应支宇、吴炫教授[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6期
7 闫听;;反思本质思维如何进入文学认识[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1期
8 杨兴玉;;文学研究中的本质主义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彭水香;;当代西方新本质主义美学[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10 岩城见一,王琢;比较美学:“本质主义”崩溃后的路向——岩城见一教授访谈-对谈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闫宏秀;;从本质主义的视角观照科技进步[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郝德永;;不可“定义”的教育——论本质主义教育思维方式的终结[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3 刘叶涛;;现代分析哲学与科学本质主义[A];“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郝德永;;课程的本质主义症结与“合法性”危机[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5 于涛;徐长红;;体育概念研究中的哲学基础探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罗云锋;;略论德治与礼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贾奋然;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的悖论[N];文艺报;2001年
2 刘慧姝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追问一种历史此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哈佛大学 田晓菲;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近况[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周筱峗;我为什么批评舒芜[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坤;对当下理论法学研究中本质主义误区之反思[D];南京大学;2009年
2 唐玉斌;本质主义和必然性问题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秋霞;本质主义及其祛魅历程[D];郑州大学;2003年
4 崔雅南;从本质主义到情境主义[D];南昌大学;2008年
5 郭兰;对“性别本质主义”的继承与突破[D];中南大学;2006年
6 汤芬芬;建构主义和本质主义视角下的性别与翻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周小华;维特根斯坦论哲学的终结[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李娜;从文学是什么到文学性是什么[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章兰芳;维特根斯坦对本质主义美学的批判[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96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96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