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发布时间:2017-12-03 00:06

  本文关键词: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更多相关文章: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生物质炭 吸附 甲苯


【摘要】:为探究生物质炭对气态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及作用机理,以核桃壳和椰子壳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采用元素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Boehm滴定和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分析仪分析生物质炭理化特征,并利用吸附柱实验考察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苯和甲苯)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相同制备条件下,椰壳生物质炭吸附性能高于核桃壳生物质炭.在实验温度范围内(400~700℃),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吸附性能增大.低温下制备的生物质炭(400℃)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高温下制备的生物质炭(700℃)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在吸附温度30℃时,生物质炭对苯和甲苯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Toth模型,计算得到生物质炭最大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8.98 mg/g苯和61.73 mg/g甲苯.生物质炭的表面酸性官能团和孔道结构在吸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影响吸附质在生物质炭的表面吸附和粒内扩散吸附过程.
【作者单位】: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2-001/004)
【分类号】:X701;O647.3
【正文快照】: 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1-2]的处理目前主要采用催化氧化[3]、气体膜分离[4]、生物滴滤[5]和吸附技术[6],以及其组合工艺[7].其中,以活性炭为主的吸附技术因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而被广泛采用.但活性炭因制备温度高(一般1 100℃以上)、制备原料较单一及活化过程能耗高且易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莹莹;张若芳;龙涛;徐兰英;;糖基修饰磁性材料制备及对芳香烃吸附性能的比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2 陈闽子;高凯莎;张家真;高丽华;李秋荣;;贝壳粉对铅(Ⅱ)吸附性能的研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年03期

3 Γ.Γ.Копытов;由志鹏;;铝土矿和氧化铝吸附性能的研究[J];轻金属;1982年07期

4 尤隆渤,郭树才,聂恒锐;褐煤活化焦渣吸附性能的研究[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5 王耐冬;陈义镛;江锦花;徐素君;;氨基呲啶树脂对铟的吸附性能及机理[J];化学试剂;1990年02期

6 相波,李义久,倪亚明;交联氨基淀粉的制备及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11期

7 陈俊涛;丁淑芳;白春华;徐岩;王会平;;焙烧对粉煤灰孔径分布及吸附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裘梅君;捔硅酸盐制备条件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J];原子能科学技术;1964年04期

9 何炳林,王林富;大孔膦酰胺树脂对硝酸铀酰吸附性能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1987年06期

10 寇登民;王长凤;吕宪禹;云希勤;张经坤;;麦饭石对有机化合物吸附性能的研究[J];化学通报;198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振华;王鑫;贾亚可;;碱对粉煤灰的活化及吸附性能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2 徐文青;朱廷钰;匡俊艳;荆鹏飞;;粉煤灰物化性质对汞吸附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邓思维;康学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几种微纳材料上吸附性能比较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王丰;黄龙;徐贤伦;;凹凸棒粘土对汞的吸附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方齐乐;陈宝梁;;碳纳米管对水中高氯酸根的吸附性能及作用机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邱会东;唐黎琼;;棕榈树皮对废水中铅吸附性能的研究[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孙剑平;崔淑霞;胡俊生;班福忱;李慧星;;分子筛对甲醛分子吸附性能的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王琴会;王超展;卫引茂;;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新型螯合树脂制备及其吸附性能[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C];2012年

9 郑怀礼;孙秀萍;陈春艳;刘宏;王白雪;廖华;;二乙烯三胺乙基聚合物的合成及对重金属离子的捕集吸附性能[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朱润良;葛飞;Steve C Parker;;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有机粘土的吸附特征[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雪娇;一种新型MOF/氧化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对油气的吸附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林福文;卟啉化功能材料及其传感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周冬菊;PPS基功能纤维制备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4 TRAN LY TUONG(陈理想);有机粘土矿物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施伟;基于疏水性电荷诱导的扩张床吸附及抗体分离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洪林;碳材料孔隙吸附性能及突出煤孔隙特征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7 罗凡;低温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尹先升;锆酸锂材料的设计、合成及高温CO_2吸附性能[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爽;锶、铯、铀在绵阳某地紫色土中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郑红;新型吸附材料的合成及其对痕量元素和有机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晓;炭基材料对油品中含氮化合物吸附性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郭静;壳聚糖复合印迹膜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3 邵文彬;低温复合除湿吸附剂的制备优化及吸附性能测试[D];山东大学;2015年

4 朱珑珑;改性稻草秸秆—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丽娇;碱性基团对固相吸附剂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肖多;木质素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7 李阳阳;Fe_30_4/碳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郭方方;ZIF-8吸附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董艳艳;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朝辉;酚醛树脂基微孔炭的设计、合成及其超电容和二氧化碳吸附性能[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46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246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b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