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沉积物溶解性有机氮释放及环境影响机制
本文关键词:洱海沉积物溶解性有机氮释放及环境影响机制 出处:《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洱海 沉积物 溶解性有机氮释放 三维荧光光谱 FRI
【摘要】:通过模拟实验,结合紫外与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洱海表层沉积物DON释放特征,并探讨其环境影响因素及环境学意义.结果表明:(1)一级动力学模型可很好地拟合洱海表层沉积物DON释放动力学过程,其最大释放量在24.387~46.949mg/kg之间,空间分布呈现北部南部中部;最先释放(10min内达到最大值)组分主要为类蛋白组分P_(Ⅰ+Ⅱ,n),而释放量最大的组分是类腐殖质组分P_(Ⅲ+Ⅳ,n),约占76%;(2)洱海沉积物DON在好氧(DO=8~10mg/L)和适中pH值(pH=8)的环境中释放量相对较小,pH值增加或DO含量降低均会促进其释放.(3)洱海沉积物DON组成特征参数与其释放量显著相关(r=0.813~0.919,P0.01),随沉积物DON取代基增多,分子量增大,芳香性增强,释放量逐渐增大;类蛋白与类腐殖质组分比值P_(Ⅰ+Ⅱ,n)/P_(Ⅲ+Ⅳ,n)也可间接作为衡量沉积物DON释放量的指标,即沉积物DON结构组分特征参数可反映其释放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指示洱海沉积物DON释放风险.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污染过程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202235,41503113) 国家水专项“十二五”课题“洱海湖泊生境改善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2012ZX07105-004)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由探索项目(2014-GOT-042-N-06)
【分类号】:X524
【正文快照】: 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4.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污染过程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4)*责任作者,副研究员,zhangli19821115a@163.com溶解性有机氮(DON)作为沉积物氮最活跃的组分,是湖泊生态系统氮循环的一个重要储存库,直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章;张莉;王圣瑞;肖尚斌;李艳平;钱伟斌;李秋材;席银;;洱海上覆水溶解性有机氮特征及其与湖泊水质关系[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06期
2 古励;郭显强;丁昌龙;何强;单志俊;;藻源型溶解性有机氮的产生及不同时期藻类有机物的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9期
3 汪淼;严红;焦立新;王圣瑞;刘文斌;罗洁;罗正乾;;滇池沉积物氮内源负荷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1期
4 高洁;江韬;李璐璐;陈雪霜;魏世强;王定勇;闫金龙;赵铮;;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吸收及荧光光谱特征[J];环境科学;2015年01期
5 赵亚丽;焦立新;王圣瑞;李艳平;黄丹;倪兆奎;;洱海表层沉积物溶解性有机氮生物有效性[J];环境科学研究;2013年03期
6 倪兆奎;王圣瑞;金相灿;焦立新;李跃进;;云贵高原典型湖泊富营养化演变过程及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12期
7 ;Effects of overlying water aeration on phosphorus fractions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surface sediment[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年02期
8 罗专溪;魏群山;王振红;颜昌宙;;淡水水体溶解有机氮对有毒藻种的生物有效性[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1期
9 叶琳琳;潘成荣;张之源;郑志侠;刘静静;汪家权;;瓦埠湖沉积物氮的赋存特征以及环境因子对NH_4~+-N释放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胡小贞,金相灿,杜宝汉,朱江;云南洱海沉水植被现状及其动态变化[J];环境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志强;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沉积物氮磷形态及释放风险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4年
2 马嵩;钱塘江沉积物生源氮素和有毒物质多氯联苯污染特征[D];浙江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荣郅;肖国华;徐赫;;柳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河北渔业;2017年08期
2 马凯;张海萍;渠晓东;黄晓荣;张敏;刘晓波;;滦河流域土地利用对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指数的路径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07期
3 刘春池;牛建功;蔡林钢;张人铭;;伊犁河流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构建初探[J];淡水渔业;2017年04期
4 杨方社;曹明明;李怀恩;杨晓东;苏淑珍;张鸿敏;;基于VFSMOD模型的沙棘-灌草植被过滤带拦沙效果模拟[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6期
5 占海歌;郭忠录;朱亮;王先舟;马中浩;;丹江口水库生态屏障区柑橘-小飞蓬模式净氮矿化特征[J];草业科学;2017年05期
6 廖雅君;徐鹏;赵晨旭;栾胜基;张宜升;;西江中游1973-2013年水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年05期
7 刘勇丽;刘录三;汪星;王瑜;;水生植物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7年03期
8 朱新丽;金光球;姜启豪;魏杰;李凌;;侧向潜流交换水动力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7年03期
9 刘唱;刘凌;张又;杨艳青;王昊天;邢西刚;;阳澄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J];水资源保护;2017年02期
10 占海歌;蒋娟;郝好鑫;杨彩迪;郭忠录;;丹江口水库库滨带典型植物群落氮矿化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乔启成;新型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电极材料制备、表征及对酸性橙II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速林;朱梦圆;朱广伟;许海;;太湖东部湖湾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对水质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11期
2 李良忠;杨彦;蔡慧敏;向明灯;张艳平;高丹丹;李定龙;;太湖流域某农业活动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S1期
3 王伟莉;闫振广;何丽;王晓南;孟双双;郑欣;刘征涛;;五种底栖动物对优控污染物的敏感性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10期
4 霍堂斌;崔晓文;姜作发;于洪贤;;应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海拉尔河健康[J];生态学杂志;2013年09期
5 秦春燕;张勇;于海燕;王备新;;不同类群水生昆虫群落间的一致性以及空间和环境因子的相对作用[J];生物多样性;2013年03期
6 周莹;渠晓东;赵瑞;马淑芹;张远;殷旭旺;;河流健康评价中不同标准化方法的应用与比较[J];环境科学研究;2013年04期
7 孙棋棋;张春平;于兴修;李建华;张永坤;高燕;;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3年03期
8 汪星;郑丙辉;刘录三;王丽婧;李利强;黄代中;;洞庭湖典型断面底栖动物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12期
9 高永年;高俊峰;陈Wp烽;许妍;赵家虎;;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J];地理研究;2012年11期
10 渠晓东;刘志刚;张远;;标准化方法筛选参照点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J];生态学报;2012年1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梁婷;应用UAV遥感技和B-IBI评价辽河上游生态健康[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陈晨;太子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3 王晖文;河北省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及修复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光锦;北运河生态健康评价及修复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王鹏;河流健康评价及修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徐成斌;辽河流域河流水质生物评价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红琴;赵尘;付玉洁;;南京市不同功能区不同粒径路面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分布[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年01期
2 康丽娟;;淀山湖沉积物碳、氮、磷分布特征与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S1期
3 赵海超;王圣瑞;焦立新;黄丹;;洱海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3年03期
4 鲁婷;陈能汪;陈朱虹;王龙剑;吴杰忠;;九龙江河流-库区系统沉积物磷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J];环境科学;2013年09期
5 欧阳睿;汞沉积物样品的采集方法与结果[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年06期
6 徐霞,朱利中;共存有机物对毒死蜱在沉积物上吸附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3年04期
7 魏红;徐承天;韩庆平;陈邦林;;粉体接触角法快速测定长江口沉积物的表面自由焓变[J];净水技术;2005年06期
8 杨永强;陈繁荣;张德荣;张凌;吕莹;;珠江口沉积物酸挥发性硫化物与重金属生物毒性的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06年03期
9 白慧云;郑养珍;殷海龙;张勇;;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汾河太原段沉积物中镉[J];光谱实验室;2008年04期
10 ;土壤与河流中沉积物的分析[J];环境化学;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永;冯素萍;;沉积物中汞的消解测定方法研究[A];有毒化学污染物监测与风险管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颖;沈永;冯素萍;;沉积物中汞的消解测定方法研究[A];第七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琳玲;谢茂;解清杰;陆晓华;;某化工厂排污口至府河段沉积物中六氯苯污染的初步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4 游静;;仿生萃取技术对沉积物中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的测定[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陈卫锋;倪进治;魏然;;闽江福州段沉积物不同粒径组分中多环芳烃的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6 谭清;何晋;王妍;向黎黎;韩春元;;微波消解-超声辅助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沉积物中的6种痕量金属元素[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7 吴宇峰;李利荣;时庭锐;杨家凤;;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17种有机氯农药残留[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8 房丽萍;吴忠祥;王伟;;土壤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研究进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9 彭渤;谭长银;涂湘林;刘茜;杨克苏;肖敏;徐倩U,
本文编号:1332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32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