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我国区域生态承载力及其驱动因素的动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13:23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生态承载力及其驱动因素的动态研究 出处:《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生态承载力 能值法生态足迹模型 空间相关性 空间面板回归


【摘要】:近十几年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等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荒漠化、空气雾霾、资源耗竭等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当然这也不能完全否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所以关键问题在于衡量我国的生态承载力能否满足不断提高的人民需求。需求通常可以用实物来衡量,但承载力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那么到底什么是生态承载力?如何来促进区域生态承载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开展全国和不同地区范围的生态承载力的相关研究,给出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定义内涵、测算方法,以及驱动因素,为实现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本文吸收国内外优秀的生态承载力研究,从承载主体和承载对象的角度给出生态承载力的定义及内涵。尤其指出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演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有益的反馈作用。因此有必要将人类支持作用纳入生态承载力的范畴。同时依据能值分析理论和生态足迹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来将这种人类支持作用融入到区域生态承载力的测算方法当中去。据此测算得到了2000-2014年我国31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大小,同时利用基本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并结合K-means聚类算法、空间自相关系数和Moran's I散点图对我国区域生态承载力的整体格局、变化趋势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了我国区域生态承载力"西部东部中部"的总体空间格局,以及承载力趋势上升和趋势平稳的两类地区。并且由于这两类地区在地理上具有明显的分隔,可以将其划分为承载力意义上的"东部"和"西部"地区。此外,我国区域生态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局部地区的主要聚集特征是:西南部地区高高聚集,中部地区低低聚集,而东部沿海地区逐渐从低低聚集转变为高高聚集。之后本文吸收已有学者对于承载力驱动因素的研究成果,选取合适的驱动因素,利用面板回归和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分别对全国范围和承载力意义上的东、西部地区的承载力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对于全国范围和"西部"地区来说,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人口增长会对承载力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而经济发展效率提高则有利于承载力的提升。而对于"东部"地区,除了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抑制作用和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外,科技进步和社会状况的提升也有利于承载力提高,不过驱动力相对较弱。此外,不能忽视我国区域生态承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汝杰;;基于DPSIR模型的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承载力评价[J];湖南农业科学;2015年10期

2 翁骏超;袁琳;张利权;李蕙;;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评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3 熊建新;陈端吕;彭保发;王亚力;;基于ANN的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预警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4 王晓玲;;基于空间滞后模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5 王娟娟;何佳琛;;藏区牧民定居点的文化承载力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年21期

6 韦惠兰;刘晨烨;;经济承载力初探[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年02期

7 于航;陶磊;白景峰;彭士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滨海新区综合承载力预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S1期

8 楚芳芳;蒋涤非;;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的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9 岳东霞;巩杰;熊友才;宋雅杰;;民勤县生态承载力动态趋势与驱动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6期

10 赵晟;吴常文;;中国、韩国1980~2006年能值足迹与能值承载力[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10期



本文编号:1333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33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f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