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WRF的城市热岛效应高分辨率评估方法

发布时间:2017-12-26 22:23

  本文关键词:基于WRF的城市热岛效应高分辨率评估方法 出处:《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环境 高分辨率模拟 气候模型 热岛效应


【摘要】:为解决城市总规尺度气候评估工具缺乏的问题,分析了不同气候评估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研究了气象学工具WRF在城市热岛效应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及有效性。建立了针对城市总规尺度的高精度城市规划信息数据库、气象数据库生成WRF模拟边界的方法;明确了高精度城市热岛效应模拟所需的WRF物理方案。以沿海城市大连夏季典型晴朗高温天气为例,利用WRF模型进行了300m的高分辨率模拟。结果表明,WRF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和时空变化;将模拟结果与气象站和现场观测值进行了对比,两者变化趋势一致,偏差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limate assessment tools lacking in urban general regulation scal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scope of different climate assessment methods were analyzed, and the application method and effectiveness of Meteorology tool WRF in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evaluation were studied. A high-precision urban planning information database and meteorological database for urban general planning scale were established to generate WRF simulation boundary. The WRF physical scheme for high-precision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simulation was defined. Taking the typical sunny and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in the coastal city of Dalian as an example, the high resolution simulation of 300m was carried out by WRF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WRF can better simulate the intensity an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The variation trend of them is the same, and the deviation is within the acceptable range.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8087、51278078)~~
【分类号】:X16
【正文快照】: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国城市人口比例在2020年将达到60%[1]。城市人口和规模的扩张会带来不透水面积增加、人为热大量排放等问题,出现城市中心区的温度高于郊区的城市热岛现象[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城市热岛效应会增加环境的热压力,导致高温天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郭飞;;基于WRF/UCM的城市气候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2 郭飞;祝培生;段栋文;王时原;张鹤子;;高密度城市气候评估方法与应用[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年06期

3 陈云;;基于Landsat8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初探——以厦门市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年02期

4 寿亦萱;张大林;;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气象学报;2012年03期

5 黄菁;张强;;中尺度大气数值模拟及其进展[J];干旱区研究;2012年02期

6 齐静静;刘京;宋晓程;郭亮;;大型城市河流对城市气候影响的实测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7 李成才,毛节泰,刘启汉,陈介中,袁自冰,刘晓阳,朱爱华,刘桂青;利用MODIS研究中国东部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J];科学通报;2003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志浩;山地城镇热岛特征与测评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飞;;基于WRF的城市热岛效应高分辨率评估方法[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7年01期

2 徐静馨;郑有飞;吴荣军;许遐祯;项瑛;;里下河地区下垫面变化对降水、气温、风速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6年04期

3 李和平;章征涛;杨宁;;攀枝花市民商务办公区城市设计的气候适应性探讨[J];规划师;2017年01期

4 卿凤婷;彭羽;;基于RS和GIS的北京市顺义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年06期

5 杨晓冬;;适用于公共机构建筑的立面绿化系统研究[J];工业建筑;2016年12期

6 蒲强;邹滨;翟亮;郭宇;桑会勇;Bilal Muhammad;;集成多源遥感数据的PM_(2.5)浓度空间分布制图[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年12期

7 杨朝斌;何兴元;张树文;唐俊梅;卜坤;于灵雪;颜凤芹;;基于Landsat8的城市热岛效应与地表因子关系研究——以长春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12期

8 王频;孟庆林;张宇峰;罗瑜斌;;城市气候地图概述及其作为热环境评估工具的应用[J];建筑科学;2016年12期

9 马秋梅;刘新亮;李勇;王毅;吴金水;;基于Landsat 8数据的亚热带小流域蒸散发估算及时空特征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6年06期

10 赵舒曼;左洪超;郭阳;董龙翔;朱岩;杨彦龙;;WRF模式不同参数化方案组合对干旱区一次暴雨模拟的对比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飞;祝培生;段栋文;王时原;张鹤子;;高密度城市气候评估方法与应用[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年06期

2 伍见军;王咏薇;朱彬;杜钦;高阳华;;WRF模式中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在重庆气象环境模拟中的性能比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12期

3 白杨;王晓云;姜海梅;刘寿东;;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年02期

4 任超;吴恩融;Katzschner Lutz;冯志雄;;城市环境气候图的发展及其应用现状[J];应用气象学报;2012年05期

5 寿亦萱;张大林;;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气象学报;2012年03期

6 郑拴宁;苏晓丹;王豪伟;李春明;王翠平;董仁才;;城市环境中自然通风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04期

7 李磊;吴迪;张立杰;袁磊;;基于数值模拟的城市街区详细规划通风评估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8 刘宇鹏;杨波;陈崇;;基于遥感的长沙市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分析[J];遥感信息;2011年06期

9 刘鑫;甘淑;;基于Landsat数据的昆明地区热岛效应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3期

10 洪亮平;余庄;李濵;;夏热冬冷地区城市广义通风道规划探析——以武汉四新地区城市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颖,黄海洪;南宁市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分析[J];广西气象;2003年03期

2 白虎志;任国玉;方锋;;兰州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气象科技;2005年06期

3 颜文胜,周伟隆,王蓓蕾;汕头城市热岛效应的分析研究[J];广东气象;2005年01期

4 魏真真;张瑞波;耿庆龙;马慧燕;;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刘转年;阴秀菊;;西安城市热岛效应及气象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6 马东升;;朝阳市城市热岛效应浅析[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邱新法;顾丽华;曾燕;姜爱军;何永健;;南京城市热岛效应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年06期

8 蒋世章;余明;季青;;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综述[J];大众科技;2008年12期

9 金苏毅;江洪;;基于遥感手段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10 王雪;白降丽;;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李庆祥;江志红;;中国东南部地区城市热岛效应对气温增暖的影响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陈志会;崔桂香;许春晓;张兆顺;;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因素的探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艳平;胡鹏;陈秀杰;冉桂平;丁圣;;济南市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刘际超;李国庆;;浅谈城市热岛效应的危害和改善方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彭华青;钱培东;朱凌云;;无锡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及其应用[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李延明;郭佳;;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及缓解措施研究[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7 罗茜;;北京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热岛效应[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8 董海鹰;侯建伟;刘学忠;郭丽娜;;青岛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年

9 付雪婷;薛静;王青;葛淼;;城市热岛效应与健康[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王清川;张绍恢;;廊坊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预测研究与预测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国利;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N];中国气象报;2003年

2 陈慧 巴顿 记者 次旦卓嘎;拉萨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加强[N];西藏日报;2010年

3 王忠田;绿化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4 通讯员 季[?;苏州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获专利[N];中国气象报;2011年

5 记者 晓勇;气象专家将研究拉萨城市热岛效应[N];西藏日报(汉);2011年

6 本报记者 龙会琴;关注城市热岛效应[N];西藏日报(汉);2011年

7 通讯员 孙明云;济南多部门联合攻关城市热岛效应[N];中国气象报;2013年

8 记者 谈健 刘倩;共同行动减缓城市热岛效应[N];广东建设报;2013年

9 陈树;“十一五”规划应注重解决城市热岛效应[N];丽水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张平阳 实习生 王琨;缓解热岛效应 打造清凉古城[N];西安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瑜;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宏观动态监测和模拟预测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田U,

本文编号:1339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39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8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