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定西市农田生态系统能值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6 22:02

  本文关键词:定西市农田生态系统能值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出处:《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定西市 农田生态系统 主成分分析 能值 空间分异


【摘要】:【目的】对定西市农田生态系统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地区农田功能区划与管理、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14年定西市7个县(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资源条件、投入产出结构和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定西市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强的是漳县和岷县,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1.35和1.33,其他县(区)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均小于1,可持续性较弱,为消费型生态经济系统;定西市农田生态系统能值综合水平地域差异明显,呈"南部→中部→北部"递减的地理分布特征.【结论】定西市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总体较弱,强、弱、不协调发展型区域农田面积分别占全市农田总面积的14.44%,49.46%,36.10%.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armland ecosystem in Dingxi,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farmland, the area function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armland ecosystem. [method] by the method of emergy analysis, on 2014 in Dingxi City, 7 counties (districts)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farmland ecological system the input-output structure and sustainability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ranking. [result] Dingxi farmland ecosystem sustainability is stro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xian Zhang county, the numbers were 1.35 and 1.33, other counties (distric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 of farmland ecosystem were less than 1, the sustainability of ecological economic system is weak, consumption type; Dingxi city farmland ecosystem emergy comprehensive level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 i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in southern, central and Northern. " [Conclusi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farmland ecosystem in Dingxi is generally weak. The farmland area of strong, weak and u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rea accounts for 14.44%, 49.46%, 36.10%. of the total farmland area of the city,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分类号】:S181
【正文快照】: 能值(emergy)分析是生态学家Odum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种新的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的理论和方法[1].采用统一的能值标准太阳能焦耳(sej),使系统不同类别的能量之间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得出一系列反映系统结构、特征和效率的能值分析指标,用来评价区域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和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日,吴春胜,牟金明,徐克章;农田生态系统内生化他感效应及其应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2 夏伦旺;农田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特性[J];生物学通报;2000年03期

3 叶旭君,王兆骞;浙江省德清县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投入的优化[J];生态学报;2001年12期

4 林匡飞,徐小清,项雅玲,金霞,邵志慧;湖北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铜的循环与平衡[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1期

5 黄爱民,赵荣钦,秦明周,杨浩;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影响因素与技术的初步探讨[J];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孙新章;周海林;谢高地;;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7 赵荣钦;刘英;丁明磊;焦士兴;;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8 苏本营;张璐;陈圣宾;王冰雪;蒋高明;;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9期

9 万大娟;杨仁斌;苏文幸;;国内外城市农田生态系统建设经验探索[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年05期

10 叶延琼;章家恩;秦钟;李逸勉;李韵;;佛山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损益[J];生态学报;2012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有飞;何雨红;;我国紫外辐射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郭中伟;甘雅玲;;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曾任森;骆世明;苏贻娟;李均;宋圆圆;叶茂;;农田生态系统中化感物质介导的种间关系研究[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梁文举;闻大中;;试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与农产品安全生产[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王淑彬;刘彬彬;黄国勤;;几种常见农田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A];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李永华;孙宏飞;杨林生;;湘西汞矿区农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盛婧;陈留根;朱普平;;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8 梁文举;武志杰;闻大中;;试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与农产品安全生产[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叶清;祝必琴;李金华;孔萍;郭晓丽;焦鸿渤;肖金香;;农田生态系统的热通量变化和农田小气候分析[A];2007农业环境科学峰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丁洪;林勇;;农田生态系统中氮肥硝化反硝化损失及对N_2O排放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志新;北京郊区农田生态系统正负效应价值的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6年

2 付静尘;丹江口库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及影响因素的情景模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夏体渊;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格局与作物功能性状响应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正华;紫外辐射增强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王迎春;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6 王凯荣;农田生态系统镉污染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洙林;长沙市农田生态系统战略调整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曹兴进;农田生态系统多功能价值评估[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高耸耸;徐州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高永生;不同经营模式下淠河生态经济带农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5 王静;山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问题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尹涛;农田生态系统弹尾虫多样性及其环境指示作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张京京;河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时空变化及其效益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8 杨雪梅;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张建莉;辽宁省农田生态系统及河岸带氮素负荷特征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10 刘芬芬;吉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39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39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a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