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出处:《安徽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质量水平 长三角城市群 绿色发展 影响因素
【摘要】:生态系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资源的供给者,与人们生产生活和区域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四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人类对于该系统内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进而加深了对该系统的依赖程度,生态系统相应地受到了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反作用。因此,在生态系统层面上,该种反作用程度表现为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即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便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空间的变化做出相关的响应。就国内而言,"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协调关系一直是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其研究热度只升不减。特别在"十三五"时期,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2016年6月以来,长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势头更加迅猛,这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外,以往研究多立足于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与其某资源系统的关系分析,缺乏对于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整体测度与系统性分析,因而国家新规划的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就成为本文讨论的关键。在理论分析上,本文基于生态环境质量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立足生态环境基本理论,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首先构造了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熵权法对该地区2006-2015年间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进行整体评价。进一步,运用基尼系数法测度了 10年间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空间分布不平衡性,运用Arcgis技术,采用热点分析法探索了该地区在2006年、2009年、2012年和2015年4个时间截面的空间冷热点集聚区的变化情况,进而形成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系统性分析。而后,基于灰色系统理论运用关联分析法测度各影响因素与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关联程度。最后,基于定量分析的结论,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方案。基于以上理论模型和架构,经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2006-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26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得分位次变化明显,以上升为主导趋势的地区为安徽省;以下降为主导趋势的地区为上海市和江苏省;而上升与下降趋势持平的地区为浙江省。第二,该地区10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空间分布均处于高度均衡状态,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热点和次热点区域主要在该地区的南部,温点区域则在不同时间截面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状态,冷点和次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第三,影响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主要因素为产业结构因素和社会发展因素,次要因素为制度管理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第四,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如下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政策意见:其一,以产兴城,产城融合,高效利用自然资源,联合发展特色服务业,推动人口区域均衡发展;其二,以资补短,加强环境问题治理和污染预防等方面的资本投入力度,滚动实施多轮"环保行动计划",分领域分行业安排具体项目,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提升;其三,以制共保,制定全域考核评级办法,推行城市群合作机制建设,设立生态建设考察调研团,以"互联网+科技+人力"模式为保障,支持绿色发展先行。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321;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鲁君,叶亚平;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评方法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年04期
2 ;“国内外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研究”征文通知[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年02期
3 杨秀春,朱晓华;灾害因素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灾害学;2002年02期
4 刘建军,高利军,李新琪;新疆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监测与评价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2003年02期
5 李新琪,刘建军,朱海涌,王永嘉;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2003年02期
6 胡炳清,孟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质量管理技术模型[J];环境保护;2004年01期
7 杨秀春,朱晓华;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朱晓华,杨秀春,刘天科;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驱动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9 马永俊;张艳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演化过程的定量评价研究——以浙江义乌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刘海江;张建辉;何立环;董贵华;于洋;赵晓军;王晓斐;;我国县域尺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强虹;彭少兵;;沙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年
2 卢耀如;;喀斯特地区地质-生态环境质量及其评判——中国南方几省(区)为例[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3 王治江;;辽宁省生态系统评价与生态功能分区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4 张海林;;湖北省生态环境质量时空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永洁;刘小鹏;;宁夏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魏丽;黄淑娥;李迎春;贺志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7 汪顺刚;查良松;;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罗春;蒋湛;邵开忠;周超平;马立实;;武汉市“菜篮子”种植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9 林琳;缪丽娜;吴惠英;倪哓芳;许盈斐;;应用遥感技术对湖州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10 马泽忠;;三峡库区忠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农业部农业环境质检中心 唐书源;改进生态环境质量[N];农民日报;2001年
2 记者 潘园园;我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名列全国前茅[N];福建日报;2013年
3 安世远 夏连琪;26县生态环境质量基本稳定[N];中国环境报;2013年
4 记者 刘加隆;全区生态环境质量银川居五市第一位[N];宁夏日报;2013年
5 记者 杨薇;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位列全区第一[N];银川晚报;2013年
6 陈昌奉 胡玉琪;祁门连续六年生态环境质量全省第一[N];黄山日报;2013年
7 记者 李红 通讯员 叶金明 陆波波;十六措施促生态环境质量提升[N];深圳商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巴家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N];大连日报;2013年
9 记者 杨鹏;克州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N];克孜勒苏报(汉);2013年
10 记者 何一航;依法保护 综合治理 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N];郴州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光华;北京郊区集约化畜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梦超;北京市山区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张琛;生态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3 樊晏利;开封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河南大学;2015年
4 胡晓雅;浙江省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5 廖丽娟;三峡库区湖北段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常中兵;河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7 廖彩艳;基于遥感的赣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8 王昀琛;基于栅格尺度的西安市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索飞;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10 钱贞兵;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及案例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48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4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