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碳泵的碳汇和水环境改善效应
本文关键词:喀斯特地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碳泵的碳汇和水环境改善效应 出处:《科学通报》2017年3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碳汇 水环境改善 生物碳泵效应 碳酸盐风化 富营养化缓解
【摘要】:碳汇研究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的碳汇日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遗失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新研究发现,碳酸盐风化碳汇占岩石风化碳汇的94%,因此,喀斯特地表水生生态系统的碳汇显得尤为重要.生物碳泵效应作为一种稳碳和固碳过程,是形成长期稳定碳酸盐风化碳汇的重要机制,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生物碳泵效应的核心控制元素是碳元素,该效应在富含溶解无机碳(DIC)的喀斯特地表水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生物碳泵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内外源有机碳的区分是准确评价和计算生物碳泵效应碳汇的关键;(2)发现生物碳泵效应影响水环境指标和水质状况.未来,一方面应精确地对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碳汇量进行估算,研究不同气候和土地利用对碳汇量的影响;另一方面,揭示生物碳泵效应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重点包括以下4个方面:(1)验证地表水生生态系统"元素比值控制假说";(2)生物碳泵效应对水体元素化学计量比的调控潜力;(3)形成不同碳汇机制(生物碳泵效应和富营养化机制)的根本原因;(4)生物碳泵效应通过物理-化学-生物耦合作用改善水环境的可能机制.最后,探究微生物碳泵效应应用于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的可能性.
[Abstract]:Carbon sequest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lobal carbon cycle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carbon sinks of terrestrial aquatic ecosystems have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hich is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ost carbon sinks". Carbonate weathering carbon sink accounts for 94% of rock weathering carbon sink, so carbon sink of karst surface water ecosyste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iological carbon pump effect is a process of carbon stabiliza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to form a long-term stable carbonate weathering carbon sink and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carbon cycle. The core controlling element of the biological carbon pump effect is the carbon element. This eff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karst surface aquatic ecosystems rich in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s). At present, the study of biological carbon pump effect is mainly focused on two aspects: 1). The distin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organic carbon is the key to accurately evaluate and calculate the carbon sink of biological carbon pump effect. 2) it is found that biological carbon pump effect affects water environmental indexes and water quality. In the future, carbon sinks of terrestrial aquatic ecosystems should be estimated accurately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limate and land use on carbon sinks should be studi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biological carbon pump effect and water environment is revealed. (2) the potential of biological carbon pump effect in regulating the stoichiometric ratio of elements in water; (3) the root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t carbon sink mechanisms (biological carbon pump effect and eutrophication mechanism); (4)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biological carbon pump effect to improve water environment through physical-chemical-biological coupling. Finally,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microbial carbon pump effect to terrestrial aquatic ecosystem is explor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贵州喀斯特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基金重大项目(U16124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30753)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CB956700)资助
【分类号】:X143;X171
【正文快照】: 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退化和工业排放,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这不仅导致了温室效应,也引起全球碳循环的变化,同时,还影响着其他物质的循环过程,比如氮循环[1].为了充分地了解碳排放量增加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对碳的归趋有正确的认识.近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年;降水可以是影响碳汇的一个重要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05期
2 ;什么是碳汇[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年01期
3 陈方丽;;林业碳汇交易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3年05期
4 陈瑞清;;把呼伦贝尔打造成我国北方重要的森林草原湿地碳汇基地[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5 廖培涛;蒋忠诚;罗为群;尹辉;;碳汇估算方法研究进展[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赵猛;潘武林;刘静;;中国未来林业碳汇市场价格机制设计浅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31期
7 王万军;;碳汇研究及发展探讨[J];绿色科技;2012年01期
8 严俊;;我国竹林碳汇经营模式探讨[J];世界竹藤通讯;2012年03期
9 史晨璐;;浅谈森林的碳汇作用[J];山西林业;2012年05期
10 王祝雄;吴秀丽;章升东;张国斌;曾以禹;吴柏海;;新西兰碳排放交易制度设计对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的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高晓露;杨柳;;清洁发展机制与我国林业碳汇的发展[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陈亚瞿;全为民;施利燕;袁骐;蒋玫;沈盎绿;平仙隐;;河口湾区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对策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李树勇;王树文;;水泥作为潜在碳汇对CO2吸收潜力的估算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李红莉;高虹;徐晓琳;高连存;李国刚;宫正宇;;我国水生生态系统中环境优先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及研究现状[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戴宏;内蒙古碳汇评估研究院成立[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2 苏晓洲 谭剑;人工造林“碳汇”商机显现[N];经理日报;2005年
3 市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副局长 付毅慧;积极推进碳汇研究 拓展绿化外部空间[N];沈阳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叶珊;改造1/3森林 增加碳汇量[N];东莞日报;2009年
5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盟内蒙古区委主委 董恒宇;整合碳汇资源 提高发展质量[N];中国环境报;2010年
6 记者 陈弘仁;北京党政机关启动购买碳汇行动[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记者 郭起豪;西部加快新能源利用增加碳汇潜力[N];中国气象报;2010年
8 记者 温雅莉 通讯员 于荣刚;鄂尔多斯200家煤企营造10万亩碳汇林[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任荃;地质碳汇何时纳入减排视野?[N];文汇报;2010年
10 记者 康行远 通讯员 周建平 高惠群;全国首个高速公路碳汇林项目落户嘉兴[N];嘉兴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亮;潮田河流域(岩溶)地质碳汇过程及通量估算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萌;欧美碳汇政策的趋同化倾向及其对中国碳减排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陈枭;林业碳汇经济效益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3 唐波;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我国碳汇市场多主体动态博弈仿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赵亮;城镇区域碳源碳汇时空格局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伍银爱;红霉素—菲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易春良;三氯卡班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与分布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7 孙钊;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新农村CDM项目碳汇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赵留峰;基于遥感的中原城市群碳源/碳汇时空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96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96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