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SCR反应器入口速度与氨分布不均匀性对脱硝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26 12:18

  本文关键词: 氮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 氨逃逸 不均匀分布 入口速度 出处:《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反应器入口参数的不均匀分布会影响其脱硝性能。文中首先建立了SCR催化剂模块单通道内流动传质与反应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各种参数条件下单通道的脱硝性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多通道催化剂床层入口速度和氨的不均匀分布对SCR脱硝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入口速度和还原剂的不均匀分布会增加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与氨逃逸;不同分布形态对脱硝性能的影响有差异;随分布相对偏差的增加,脱硝效率降低、氨逃逸增加,氨分布偏差的影响最为重要;降低空速和提高氨氮比均能增加脱硝效率,但提高氨氮比同时也会造成更多的氨逃逸。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满足NO_x超低排放需求的入口速度和还原剂分布相对偏差限值设定方法。
[Abstract]: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Th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inlet parameters will affect the de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SCR reactor. Firstly, a model of mass transfer and reaction in single channel of SCR catalyst module is establish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de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order channel with various parameter conditions is obtained. On this basis, the effects of the inlet velocity of multi-channel catalyst bed and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ammonia on the de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SCR were studied. The inlet velocity and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eductant will increase the nitrogen oxide concentration and ammonia escape at the outlet of the reactor.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istribution forms on de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is differ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relative deviation of distribution, denitrification efficiency decreases, ammonia escape increases, and the effect of deviation of ammonia distribu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ducing the air velocity and increasing the ratio of ammonia to nitrogen can increase the denitrification efficiency. However, increasing the ratio of ammonia to nitrogen will also lead to more ammonia escape.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method of setting the inlet speed and relative deviation limit of reducing agent distribution to meet the demand of ultra-low emission of NO_x is proposed.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A05B01)~~
【分类号】:X773
【正文快照】: 布对SCR脱硝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入口速度和还原剂的不均匀分布会增加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与氨逃逸;不同分布形态对脱硝性能的影响有差异;随分布相对偏差的增加,脱硝效率降低、氨逃逸增加,氨分布偏差的影响最为重要;降低空速和提高氨氮比均能增加脱硝效率,但提高氨氮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泰瑞;石峰;;电厂脱硝技术概述[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3年18期

2 刘国庆;;浅谈脱硝技术在660MW机组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03期

3 丁德军;高井热电厂脱硝技术的探讨[J];科技潮;2005年04期

4 杜雅丽;;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控制系统论述[J];山西电力;2009年S1期

5 覃怡敏;;脱硝 政策雷声大,雨点小[J];新财经;2010年07期

6 袁细宁;;脱硝市场现状及发展建议[J];科技资讯;2010年19期

7 邵明勇;李飞;田佳;;先进脱硝技术在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工程中的优化应用[J];能源与环境;2011年02期

8 赵胜国;胡永锋;;我国脱硝技术发展及技术经济分析[J];华电技术;2011年12期

9 吴敬;;水泥工业脱硝技术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2年06期

10 灵子;;江苏科行:做脱硝行业先行者[J];四川水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勇纲;武建忠;赵忠生;孙启顺;;电站锅炉脱硝技术综述[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3)[C];2008年

2 ;包头希望铝业脱硝工程成功通过168运行[A];《电站信息》2013年第2期[C];2013年

3 ;科行集团成功承接神华国华准电2×330MW机组脱硝项目[A];《电站信息》2012年第12期[C];2012年

4 张益智;赵芳;曹燕春;;非催化协同脱硝技术在水泥窑炉上的应用[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5 唐建城;;中电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4×100MW锅炉脱硝技术可行性研究[A];全国火电100MW级机组技术协作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們芦;陈雄波;王海强;刘越;吴忠标;;铈改性钛基纳米管的脱硝活性及抗碱金属中毒性能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七卷)[C];2013年

7 高长明;;我国水泥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及其脱硝力度的探讨[A];第五届中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2012年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会议文集[C];2012年

8 ;华电青岛公司3号机组脱硝改造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A];《电站信息》2012年第10期[C];2012年

9 ;华电潍坊公司推进脱硝改造加速“绿色企业”建设[A];《电站信息》2012年第5期[C];2012年

10 柏发桥;;300MW机组脱硝改造介绍[A];全国第八届电站锅炉专业技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凌;长株潭首个火电 脱硝改造工程竣工[N];湖南日报;2012年

2 冉冉;水泥脱硝被称为“三无”项目的苦涩[N];中国建材报;2013年

3 见习记者 吴松;环保新政 提升脱硝产业迎新机遇[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4 吴松;环保新政下 脱硝产业迎来新机遇[N];江苏经济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赵引德;脱硝催化剂企业“跑马圈地”[N];中国化工报;2011年

6 李贺林 王艳;“陈一脱”的水泥脱硝梦[N];中国建材报;2012年

7 ;火电脱硝撬动千亿市场[N];陕西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栗清振;火电脱硝机组总体比例严重偏低[N];中国电力报;2012年

9 纪红;科行集团“脱兔100” 再次落户西北水泥脱硝工程[N];中国建材报;2012年

10 ;四大问题羁绊脱硝产业[N];陕西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卓楷;基于数值模拟的NO臭氧氧化反应、双旋流气气混合器和湿法脱硝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汪谢;新型脱硝功能聚苯硫醚复合滤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3 黄贤明;中低温烟气催化脱硝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高攀;先进再燃及选择性非催化脱硝优化实验与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陈莲芳;脱硝反应器流场与反应物混合模拟优化[D];山东大学;2011年

6 曹庆喜;气体添加剂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反应过程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任雯;硫酸亚铁SCR催化剂脱硝机理及制备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李攀;V_2O_5/AC催化剂脱硝过程中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9 陈镇超;基于尿素还原剂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高效脱硝技术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李云涛;氟掺杂氧化钒/氧化钛催化剂制备及其低温脱硝过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应用于城市隧道的除尘脱硝技术及关键设备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易检长;烟气SCR脱硝反应装置仿真模拟及PIV试验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王涛;空气预热器SCR脱硝适应性及催化剂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范燕荣;燃料型还原气脱硝反应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闫栋;纳米陶瓷负载钒系催化剂的制备与脱硝特性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周强强;SCR脱硝系统烟道气动流场数值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王永刚;岱海电厂二号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脱硝改造工程可行性分析及脱硝设备安装调试监理[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8 冯强;600MW锅炉SCR脱硝改造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朱洪震;660MW火电机组SCR脱硝系统性能优化数值模拟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10 鱼潇;旋转填充床湿法脱硝新工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65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465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3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