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生物标志物和暴露组学的环境与健康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9 18:32

  本文关键词: 环境暴露 生物学标记 环境卫生 出处:《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系统评述了生物标志物和暴露组学的定义及其在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应用的重要性。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标志物与暴露组,生命阶段暴露组映像,基于标志物的全暴露组关联研究和以生物标志物为中介、阐释暴露与疾病的关系。并对今后需要重点加强的研究方向给予系统介绍,包括生物标志物应用的有效性、标志物的器官特异性验证和多层次组学标志物之间关联分析的生物信息技术。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s of biomarkers and exposure group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ir application in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research are reviewed. The biomarkers and exposure group and the exposure group map in life stage are introduced from four aspects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sure and disease was explained by using biomarker as intermediary,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that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in the future were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 It includes the effectiveness of biomarker application, organ specificity verification of biomarkers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mong multilevel biomarkers.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教研室;
【分类号】:R12
【正文快照】: 人的健康状态或疾病结局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在北欧的双生子队列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对肿瘤的贡献率达80%以上,而遗传因素仅占10%左右。目前已经完成的慢性疾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结果也显示大多数基因变异仅能解释10%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竹红,谢标,王晓蓉;生物标志物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2002年05期

2 李培军,熊先哲,杨桂芬,刘宛,许华夏,台培东;动物生物标志物在土壤污染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12期

3 计勇;陆光华;;水体污染风险预警的生物标志物技术[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侯宏卫;张小涛;熊巍;唐纲岭;胡清源;;苯并[a]芘生物标志物3-羟基苯并[a]芘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2年32期

5 刘海芳;王凡;;重金属对水产动物污染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09年05期

6 武文丽;杨明柳;吴斌;廖思明;吴志强;阎冰;;露空对红树蚬生物标志物的影响[J];广西科学;2014年02期

7 章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4年03期

8 C. Hopfgartner ,赵亚平;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抽提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物——与溶剂抽提法和热解脱附法的对比研究[J];地质地球化学;1993年01期

9 田志环;焦传珍;;生物标志物在监测环境污染中的应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年01期

10 姜元臻;;生物标志物监测环境污染研究新进展[J];广东化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晓蓉;;分子生物标志物在水环境有机污染的早期预警研究进展[A];有机污染环境化学前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集[C];2006年

2 谭峰;金一和;赵洪霞;;PFOS肝脏毒性蛋白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程艳;陈会明;张静;于文莲;周新;宋乃宁;王立峰;李f^;李蕾;孙鑫;王t$;;水相环境评估常用生物标志物应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4 马云;陈林华;刘维屏;;蚯蚓生物标志物在手性有机磷农药生态毒性评价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5 徐盈;;生物标志物研究的回顾与思考[A];有机污染环境化学前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集[C];2006年

6 厉以强;胡冠九;张祥志;戢启宏;李兆利;陈海刚;孔志明;;生物标志物测试致突变量评估水源风险研究及展望[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茹;基于文蛤生物标志物的尾水—海水混合体系综合污染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徐岩;γ-H2AX、53BP1、Mre11、MDC1作为低剂量辐射生物标志物的初步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

3 郭利果;原油中不同生物标志物的生物降解性及其在评价溢油海岸线生物修复效果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宋双双;鲫鱼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群;联合应用2种双壳类的生物标志物评价北部湾底栖环境质量[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武艳华;不同温度下汞对草鱼的毒理学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7 刘沙沙;电子垃圾处理区域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8 罗争峰;镉、铅环境生物标志物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9 杜秀萍;指示东山湾底栖环境有机污染的双壳类生物标志物筛选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高鹰;海水铜铅及环境因子对菲律宾蛤仔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74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474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2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