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联合热碱预处理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剩余污泥 联合预处理 含固率 厌氧消化 出处:《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不同含固率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在超声联合热碱预处理条件下,考察了污泥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减量以及细胞物质释放的特性。厌氧消化阶段,经过预处理作用的预处理泥挥发性悬浮固体(VSS)、溶解性COD(SCOD)的去除率均高于原泥,且VSS、SCOD去除率均随污泥含固率的增加而减少,SCOD去除率(X_(SCODr),%)和产气量(Y_(QY),mL/g)存在定量函数关系,即Y_(QY)=-0.148 7 X~2_(SCODr)+24.771 X_(SCODr)-775.68,同时SCOD去除率与VSS去除率(X_(VSSr),%)存在线性关系X_(SCODr)=0.533 3 X_(VSSr)+43.411。预处理对污泥在厌氧消化阶段氨氮、磷酸根磷的影响也随含固率的增大而减小,含固率为1.5%的预处理泥氨氮、磷酸根磷浓度相较原泥增幅最大,依次增长了97.3%、166.0%。
[Abstract]:Under the condition of ultrasonic combined with hot alkali pretreat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ludge reduction and cell substance release during anaerobic digestion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pretreatment, the removal rate of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 (VSS) and dissolved COD ODD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raw sludge, and the VSS removal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aw sludge. The removal rate of SCO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lid content of sludge. There was a quantitativ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moval rate of Scod and gas production. That is, YS / QY / T / T / T / T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moval rate of SCOD and VSS were compared. There i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X _ s _ O _ D _ 2O _ (0.533 ~ 3) and V _ (SSr) _ (43.411. ammonia nitrogen of sludge in anaerobic digestion stage is treated by pretreatment). The effect of phosphate was also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lid content. The concentration of phosphoric acid in pretreatment mud with solid content of 1.5% was the biggest increase compared with that of raw mud, and the increase of phosphorus content was 97.3% and 166.0%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城市化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No.2012AA063502)
【分类号】:X703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设施高速发展,随之产生大量剩余污泥。我国污泥年产量即将突破3 000万t,2020年将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1]。污泥的处理以及最终处置设施费用昂贵,达污水处理厂总费用的50%~60%[2],因此探索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技术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其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晓,杨海真;污泥分解技术在污泥厌氧消化上的应用[J];江苏环境科技;2004年03期
2 袁冀;;浅析污水厂污泥厌氧消化成分及其变化过程[J];环境卫生工程;2007年01期
3 李志东;李娜;张勇;魏莉;张洪林;刘丹;酒井裕司;;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7年09期
4 尹洪军;蒲贵兵;吕波;;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超声预处理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9年09期
5 孟成林;李荣平;李秀金;;用于污泥厌氧消化的温室-太阳能热水器组合增温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6 徐贵华;陈少华;石建稳;;超声促进污泥厌氧消化效能及其机理[J];化工进展;2010年11期
7 宋晓雅;杨向平;王东生;;大型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启动与运行调控[J];给水排水;2011年03期
8 叶彩虹;袁文祥;袁海平;朱南文;楼紫阳;;添加剂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2年04期
9 陈汉龙;严媛媛;何群彪;戴晓虎;周琪;;温和热处理对低有机质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3年02期
10 丁贵生;刘影;;污泥厌氧消化工艺及运行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骏;李军;;污泥厌氧消化沼气安全系统的设置及工艺控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李志东;张洪林;;影响污泥厌氧消化效率的环境因素[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3 郑正;袁守军;张继彪;;γ-射线辐照预处理加速污泥厌氧消化[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戴前进;李艺;方先金;;铁盐调质污泥厌氧消化产气降硫技术试验研究[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林文波;李玉庆;张轶凡;李红霞;;球磨作用对污水厂剩余污泥中氮磷的影响[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李玉庆;张轶凡;李红霞;刘范嘉;;机械法破解剩余污泥后碳的变化[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殷绚;韩萍芳;吕效平;;超声强化处理水厂剩余污泥[A];第六届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展览暨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聂亚峰;卢彩虹;屈秀文;赵晓光;;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臭氧减量化技术探讨[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9 崔龙哲;吴桂萍;邓克俭;;质子化剩余污泥中官能团对染料的吸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10 王博;史强;杨阳;王亮;万伟;王建龙;;利用剩余污泥发酵产氢的优化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雪见;污泥厌氧消化期待技术集成整合[N];中国建设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峗;混菌厌氧发酵代谢产物的调控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李雪;微生物法预处理污泥厌氧消化过程性能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杨洁;碱和超声波预处理技术促进污泥厌氧消化效能及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刘畅;超声预处理组合技术改善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利平;水热处理耦合机械压滤对剩余污泥的深度脱水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接伟光;剩余污泥碱性厌氧发酵混合菌系构建与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杨春雪;嗜热菌强化剩余污泥水解及短链脂肪酸积累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孙睿;MEC用于剩余污泥产氢产甲烷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王鹤名;基于清洁生产理念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节能降耗集成工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10 由美雁;流体剪切与超声联合作用下剩余污泥的破解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泾涛;生活污泥厌氧消化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杨翠翠;污泥厌氧消化精调池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钱燕云;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行为特征[D];浙江大学;2015年
4 赵鑫;絮凝污泥厌氧消化与强化处理效果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5年
5 徐明哲;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6 张晓娜;超声—热水解破解污泥厌氧消化有机物释放及减量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汪中宇;超声波碱解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及脱水性能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陈玲波;氧化锌纳米颗粒对污泥厌氧消化过程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代璐;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特性及硫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10 王超;热水解及组合预处理工艺对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78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478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