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中国南方岩溶地下水面源污染风险评价及防控对策

发布时间:2018-01-31 20:24

  本文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面源污染 风险评价 污染防控 出处:《地球学报》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南方发育分布了约80万km2的碳酸盐岩地层、3 620个岩溶地下水系统,赋存了1 806×108 m3/a岩溶水资源,为南方69个城市约5 000万城市居民及8 000多万农村人口提供了供水水源。但是岩溶水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污染,而农业面污染源对岩溶水所产生的污染已经远远超过非面源污染,威胁着岩溶地区供水安全。岩溶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研究意义重大。作者在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南方岩溶水特点、污染类型及污染途径等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实验研究结果总结了岩溶地下水污染的防护能力,提出了污染风险识别、污染概率估算、污染风险评价与防控的理论方法,并以贵阳为例,对岩溶地下水面源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针对岩溶地下水面源污染特点提出了防控对策。
[Abstract]:There are 3 620 karst groundwater systems distributed in 800,000 km2 carbonate strata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re are 1 806 脳 10 8 m 3 / a karst water resources. Some 50 million urban residents and more than 80 million rural people in 69 cities in the south have been provided with water sources, but karst water has been polluted to varying degrees. However,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agricultural surface pollution to karst water is far more than that of non-non-point sourc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risk assessment of karst groundwater pollution.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types and ways of karst water pollution in southern China.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results summarized the protection of karst groundwater pollution, proposed pollution risk identification, pollution probability estimation, pollu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theoretical methods, and take Guiyang as an example. The risk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karst groundwater is evaluated,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karst groundwater.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演变及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下设课题“断陷盆地地表、地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调控”(编号:2016YFC050250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风险评估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12BAJ11B04)联合资助~~
【分类号】:X523
【正文快照】: 本文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演变及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下设课题“断陷盆地地表、地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调控”(编号:2016YFC0502502)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风险评估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中国南方的贵州、广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鹿敏琦;徐州市岩溶地下水污染特点与防护[J];江苏卫生保健;2000年03期

2 张东;朱利霞;尹国勋;;焦作地区岩溶地下水铬(Ⅵ)污染过程研究[J];地球与环境;2009年03期

3 张绍增;关于广西岩溶地下水污染类型及防治问题[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2年04期

4 张绍增;;岩溶地下水的污染及其防治[J];环境污染与防治;1982年02期

5 李秀田;桂林市岩溶地下水污染程度及变化规律[J];广西地质;1984年00期

6 段光武;梁永平;;应用~(34)S同位素分析阳泉市岩溶地下水硫酸盐污染[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1期

7 吴水木,翁全南,唐孝谦;桂林市岩溶地下水对酸、碱的缓冲作用[J];广西地质;1991年04期

8 康银昌,赵羔则,李新华;柳林泉岩溶地下水污染与治理措施[J];地下水;2003年01期

9 丁坚平,王中美,毛健全,王伍军,姜涛;岩溶地下水渗漏污染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张卓;徐华;朱恒华;张贵丽;;大武-湖田水源地岩溶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山东国土资源;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晨;;东平湖湖区农业面源污染及驱动因素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叶华香;李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研究[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杜传德;孙维山;孙航;谢峰;姜宝义;;哈尔滨市农业面源污染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朱兆良;;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迫在眉睫[A];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首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4年

5 温荣夫;胡明;;徐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防治措施与效果[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6 李廷友;林振山;谢标;;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A];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傅强;杨仁斌;李蓓;佘佳荣;王钟;;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措施[A];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朱兆良;孙波;;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原因和控制对策[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张宏艳;;新农村建设中面源污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靳秀英;宋文波;;利用“加减乘除”措施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家印;高度重视协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N];贵州日报;2006年

2 特约记者 方家印;贵州将全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N];人民政协报;2006年

3 孟秀华;主要农区农业面源污染研究项目启动[N];农民日报;2011年

4 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田婉莹;专家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献策[N];海南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马洪香;农业面源污染亟待治理[N];联合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唐蓓茗;“面源污染”不治,,难有清水潺潺[N];解放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刘毅 余建斌;防治面源污染,难在哪儿[N];人民日报;2013年

8 吕晟君;兰州整治生活低空面源污染[N];西部时报;2013年

9 本报通讯员 赵世卿;控制面源污染 开展排污监测[N];云南政协报;2013年

10 通讯员 周应良;大理市实施“四大工程”防控洱海面源污染[N];大理日报(汉);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利勤;济南泉域岩溶地下水的示踪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李海鹏;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3 肖新成;重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李春哲;饮马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及污染物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5 徐建锋;农业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对氮磷盈亏平衡的响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周早弘;农业面源污染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杨志敏;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冯孝杰;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经济分析[D];西南大学;2005年

9 葛继红;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的经济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庄艳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复杂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模拟[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苏平;矿物—水—微生物相互作用对岩溶地下水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7年

2 王宇;焦作市西部工业集聚区北部企业排污对岩溶地下水的影响[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3 吴金权;基于GIS的岩溶地下水环境评价系统设计[D];西南大学;2014年

4 乐雅娟;农业面源污染成因与治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5 王莉;秦岭北麓俞家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种植业污染途径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林雪原;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分析及控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7 梁增芳;重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农户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陈冲;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治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马静;淮河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10 包信;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及负荷核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79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479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3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