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胶州湾洋河口泥质植物沼泽潮滩水化学环境及海水—地下水交换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8 23:06

  本文关键词: 泥质潮滩 芦苇沼泽湿地 水化学特征 海水-地下水交换 海底地下水排泄(SGD)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芦苇沼泽湿地是潮间带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研究区位于胶州湾洋河河口泥质潮滩处,采样区分布大量芦苇。采集了光滩区以及芦苇分布区的地下水样,用于对比分析两者水化学特征。在潮滩处布置用于观测地下水位的观测井,分析海水-地下水之间的交换规律,得到如下四个方面的结果:(1)光滩区水化学特征研究。由于蒸发和海潮涨潮的稀释作用,主要离子浓度与至潮沟距离成正比。地表水的混入使得潮滩地下水中HCO3-/Cl-、K+/Cl-、Ca2+/Cl-比值明显偏高;硝酸盐氮的含量偏低,亚硝酸盐氮以及铵态氮含量较高,铵态氮明显大于亚硝酸盐氮,此处反硝化作用较为强烈;沉积物孔隙水中Cu、Cr、Cd的含量符合或者接近三类地下水水质标准。相关性分析显示,Zn、Cr、Pb、Cu可能具有相同来源。(2)光滩与芦苇分布区水化学对比研究。由于两者蒸发作用强弱的不同,除HCO3-和Hg,绝大部分的主要离子和重金属在光滩地下水中的浓度要大于芦苇中的浓度。植物呼吸作用和有机质分解作用导致芦苇区域地下水中的HCO3-较大,同时还说明了芦苇生长对Hg有富集作用;由于沉积物厌氧环境及水生植物生长,无机磷浓度在芦苇区域地下水中大于光滩。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主要离子的迁移方向在芦苇区域和光滩区恰好相反,重金属在光滩和芦苇区域的迁移方向基本相同;芦苇区域ORP波动较小,以较强的还原性为主。(3)利用水力梯度法研究海水-地下水交换规律。坡度较缓的泥质潮滩,有利于渗透面发育。高潮时海水更容易渗入潮间带含水层,低潮时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更容易排泄到海中。利用水力梯度法计算潮沟南北两侧海水-地下水交换量,发现潮沟北侧海底地下水排泄量大于海水入渗量,但处于同一个数量级。(4)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海水-地下水交换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MARUN,对潮沟北侧地下水流进行模拟。观测井的水位观测值与模拟值拟合良好,在此基础上,根据模拟结果,对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动特征和盐分分布特征做了初步分析。
[Abstract]:Reed swamp wetland is an important ecosystem in the intertidal zone. 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at the muddy tidal flat of Yanghe River estuary in Jiaozhou Bay, and a large number of reed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sampling area.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ir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bservation wells are arranged at the tidal flat to observe the groundwater level, and the regularity of the exchange between seawater and groundwater is analyz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obtained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1) study on the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uangtan area. Due to the effects of evaporation and the dilution of the high tide of the sea tide, The concentration of main ions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distance to the tidal channel. The mixing of surface water makes the ratio of HCO _ 3 / Cl-K _ (+) K _ (+) ~ (2 +) ~ (2 +) ~ (2 +) ~ (2 +) on the high side, while the content of nitrate nitrogen is low, and the content of nitrite nitrogen and ammonium nitrogen is higher. Ammonium nitrogen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nitrite nitrogen, where denitrification is stronger; The content of Cu ~ (2 +) Cr ~ (2 +) CD in sediment pore water conforms to or is close to three kind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standard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Zn ~ (2 +) Cr ~ (2 +) Pb ~ (2 +) may have the same source. (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ater chemistry between the bare beach and the Reed distribution area,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evaporation effect between them, Except for HCO3- and Hg, the concentrations of most of the major ions and heavy metals in the groundwater of Guangta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eed. Plant respir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led to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HCO3- in the groundwater of Reed region. It also shows that the growth of Reed can enrich Hg, because of the anaerobic environment of sediment and the growth of aquatic plants, the concentration of inorganic phosphorus in the groundwater of Reed area is higher than that of bare beach. The migration direction of main ions is opposite in Reed region and light beach area, and the migration direction of heavy metals in Reed and Reed area is basically the same, and the ORP fluctuation in Reed region is relatively small. Using hydraulic gradient method to study the law of seawater-groundwater exchange. The muddy tidal flat with a lower slope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rmeable surface. At the high tide, seawater is more likely to seep into the intertidal aquifer. At low tide, the groundwater in the aquifer is more easily discharged to the sea. Using the hydraulic gradient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sea water-ground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sides of the trench, it is found that the amount of groundwater discharged from the sea bottom in the north side of the trench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ea water. But at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law of seawater-groundwater exchange. The groundwater flow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trench i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Marun. The water level observation value of the observation well fits well with the simulated value, and on this basis,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flow and salt distribution in the aquifer are preliminarily analyzed.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41.3;X143;P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宏堪;胶州湾东部沿岸低营养盐维持高生产力的机制探讨[J];海洋科学;2000年08期

2 张哲;王江涛;;胶州湾营养盐研究概述[J];海洋科学;2009年11期

3 杨瑾;;浅议胶州湾的污染现状与环湾保护[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9期

4 沈启东;;介绍胶州湾几种海产动物标本的采集与固定方法[J];生物学通报;1954年06期

5 董金海,王广洁,丁正凰,宋光泽;在我国胶州湾内 首获成体抹香鲸[J];海洋科学;1977年01期

6 郑全安,孙元福,吴永森,于衍桂;胶州湾污染状况的航空遥感监测结果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1980年04期

7 张洪芹;;胶州湾砷的存在及分布[J];海洋湖沼通报;1982年03期

8 水化学研究组;;胶州湾海水中氮的地球化学(续)[J];海洋湖沼通报;1982年04期

9 王文海;王润玉;张书欣;;胶州湾的泥沙来源及其自然沉积速率[J];海岸工程;1982年01期

10 李善为;王永吉;张耆年;徐孝诗;;胶州湾的地貌发育[J];海洋通报;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东方;高振会;孙培艳;秦洁;郭军辉;;胶州湾西南水域重金属砷的分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马彩华;游奎;彭斌;许志华;李康;赵焕利;袁伟;;胶州湾产业格局变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杨东方;石强;张爱君;白红妍;陈晨;;胶州湾水域的石油分布[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4 林晓红;王伟;林森;;水环境容量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以胶州湾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2012年

5 沈志良;;胶州湾营养盐结构的长期变化及其对浮游植物组成的影响[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周玉娟;杨桂朋;丁海兵;刘春颖;;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胶州湾海水酸化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东方;朱四喜;王凤友;杨秀琴;吴云杰;;汞对胶州湾水域的影响——水域迁移过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8 陈聚法;陈碧鹃;李秋芬;过锋;崔毅;马绍赛;;胶州湾北部海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广俊;;保护胶州湾生态环境[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5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颜天;谭志军;李钧;张永山;于仁诚;王云峰;周名江;;赤潮的生物毒性评价的初步研究——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一次胶州湾赤潮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洪滨 山东省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胶州湾发展需要新思维[N];中国水利报;2007年

2 梁学勇 周兆顺;胶州湾工业聚集区 满目新景入画来[N];青岛日报;2006年

3 沈俊霖;胶州湾隧道建设驶入快车道[N];青岛日报;2007年

4 李攻;青岛要把胶州湾变城区“内湖”[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霍峰;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市区段)拓宽改造[N];青岛日报;2008年

6 记者 代桂云;让胶州湾承担起百年发展重任[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崔峰 商晨 王晓昆 孙倩;蛟龙跃上胶州湾[N];人民日报;2011年

8 记者 马之恒;胶州湾跨海大桥如何建成的[N];北京科技报;2011年

9 驻鲁记者 柏彦雯 通讯员 贾国富;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胶州湾大桥通过验收[N];中国水运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周建亮;胶州湾大桥免费通行[N];青岛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经昊;胶州湾演变对人类活动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哲;胶州湾水体交换与营养盐收支过程数值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赵淑江;胶州湾生态系统主要生态因子的长期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4 邹涛;夏季胶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王伟伟;长江口潮滩营养动态与稳定同位素指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颖虹;胶州湾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7 张学庆;近岸海域环境数学模型研究及其在胶州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孙磊;胶州湾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预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余云军;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张燕;海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满华;胶州湾西岸某泥质潮滩地下水—海水相互交换及营养盐迁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2 钟亮;海湾砂质潮滩海水—地下水相互交换定量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3 韩飞;淤泥质海岸潮滩表层沉积特征遥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赵燕燕;新型溴代阻燃剂在胶州湾湿地污染状况及迁移转化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5 董成仁;胶州湾滨海湿地CO_2通量及源/汇功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6 赵慧敏;春季胶州湾海水甲烷氧化速率时空变化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董文华;镭同位素对胶州湾水体混合及海底地下水排放的示踪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王雪;胶州湾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汪雅露;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解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10 李婷婷;黄海胶州湾多介质重金属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96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496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5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