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城新区低碳发展的实践、问题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 新城新区 低碳发展 出处:《宏观经济管理》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推进我国城镇化的过程中,新城新区的发展对拉动经济增长表现突出,同时存在数量过多、盲目规划建设、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通过对8个低碳城(镇)试点案例的总结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地方低碳理念仍难以落地,体制机制亟待理顺,统计、核算体系等基础能力不足,资金保障有待增强。对此,应在下一步试点和低碳发展工作中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拓展"大低碳"概念,将低碳与绿色、节能、环保、生态、智慧等元素有机融合,在规划建设中切实推进"多规合一",强化法律保障和低碳能力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引导和服务。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urbaniz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town and new area is outstanding in stimula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too many, blind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eight pilot cases of low-carbon cities (towns), it can be found that some local low-carbon concepts are still difficult to land,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are in urgent need of being straightened out, and the basic capabilities of statistics and accounting systems are insufficient. The financial guarantee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In this regard, we should fully mobilize local enthusiasm in the next step of pilot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work, expand the concept of "big and low carbon", and integrate low-carbon with green,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logy, wisdom and other elements. In the course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e shoul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rule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 legal protection and low-carbon capacity building, innovate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guidance and servic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
【分类号】:F299.21;X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谈新敏;;低碳文化及其在低碳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4期
2 陈华;;中国低碳发展策略的主体、过程及政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16期
3 杨发庭;;科技驱动低碳发展的政策引领[J];创新科技;2012年09期
4 ;着力创新机制 助力低碳发展——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五周年[J];中国财政;2013年02期
5 ;着力创新机制 助力低碳发展——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五周年[J];财务与会计;2013年03期
6 曹俊慧;;基于低碳发展理念下的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分析[J];硅谷;2014年04期
7 王建国;;低碳发展路线图:六维低碳发展观[J];绿叶;2010年08期
8 张建宇;;“低碳发展”如何避免“言大于行”[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0年09期
9 潘家华;;低碳发展不是一蹴而就[J];留学生;2010年09期
10 徐锭明;赖江南;;低碳发展 引领变革[J];中国科技投资;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怡萌;胡国成;;中国低碳发展之路探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鲁丰先;王喜;秦耀辰;闫卫阳;;低碳发展研究的理论分析[A];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学术年会暨工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雷明;廖博;殷子涵;李沙浪;戴亦舒;;低碳发展下增长核算与经济增长分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4 林而达;;不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的建议[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5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3年
5 郭茹;尚丽;武佼佼;李风亭;;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农村低碳发展实证研究——以崇明县为例[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6 孟浩;;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战略[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7 郑宏剑;宋波;;IDC的绿色环保助IT生态文明[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8 李凤至;;世界各国应对全球变暖的博弈与中国的低碳发展[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王建国;低碳发展路线图[N];人民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崔煜晨;树立低碳榜样 引导低碳发展[N];中国环境报;2011年
3 张厚美;广元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N];中国环境报;2013年
4 曾雅;中新知识城低碳发展规划出炉[N];广东科技报;2013年
5 江国成;加快低碳发展 缓解资源紧缺[N];中国矿业报;2013年
6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绿色低碳发展唤回“大运蓝”[N];深圳特区报;2013年
7 本报评论员;实现低碳发展新跨越[N];太行日报;2013年
8 陈媛媛;绿色低碳发展城市智库网络建立[N];中国环境报;2014年
9 记者 潘骞 通讯员 陈刚;安徽出台低碳发展行动方案[N];中国环境报;2014年
10 记者 程晖;低碳发展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N];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国奎;区域低碳发展动力学机制与情景决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汝醒君;中国和欧盟低碳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孙伟;电力低碳发展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江洪;基于森林碳汇信息的福建省低碳发展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5 张淑英;中国煤炭工业低碳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光炜;政府如何引导绿色低碳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2 杨琨;中新天津生态城低碳发展设计理念的实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李晓静;青岛市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4 于艳昕;企业碳资产Multi-Agent网络演化视角下的企业低碳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周茜;我国创新驱动低碳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樊围国;基于多维因素的中国能源经济低碳发展模式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年
7 赵先超;城市低碳发展与提升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凌云;电网企业促进低碳发展的能力与效益评估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葛广起;我国城市交通低碳发展指数测度体系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10 赵明月;辽宁省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99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499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