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进水对阶梯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阶梯垂直流人工湿地 分级进水 脱氮除磷 出处:《湖泊科学》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研究了分级进水对阶梯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在保持总水力负荷为100 mm/d的情况下,分别将总进水量的0%、10%、20%和30%用于湿地第2级阶梯的进水,分析了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氮、磷的总去除率和沿程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分级进水比例条件下人工湿地对COD和总磷(TP)的去除率差异不明显,COD和T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87.80%和81.17%,COD的去除主要集中在第1级,其贡献率平均为82.18%,TP的去除主要集中在第3级,贡献率平均为54.37%.分级进水对总氮(TN)去除率影响显著(P0.05),当2级进水比例为20%时,TN去除率最高,为61.70%±4.48%,且3个梯级对TN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36.52%、42.11%和21.37%.相同组合形式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程应用中,可根据需求设置20%左右的2级进水比例,以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staged influent on the treatment of domestic sewage by step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was studie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total hydraulic load was kept at 100 mm/d, 20% and 30% of the total influent volume were applied to the influent of the second step step of the wetland, respectively. The total removal rate of CO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system and its variation along the process were analyzed. The highest removal rates of COD and TP in constructed wetland were 87.80% and 81.17 respectively, and the average contribution rate was 82.18%. The average contribution rate was 54.37. The removal rate of TNN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graded influent, and the removal rate of TN was the highest when the ratio of two-stage influent was 20. 61.70% 卤4.48, 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three steps to TN removal is 36.52% and 21.37% respectively. In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treating domestic sewage with the same combination of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the ratio of about 20% grade influent can be se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moval of pollutants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395) 上海市创新行动计划项目(16DZ1204803)联合资助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金凯;崔景立;康雅;贺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受污染黄河水的可行性研究[J];水工业市场;2011年09期
2 吴振斌,徐光来,周培疆,贺锋,成水平,付贵萍,马剑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不同氮污水的净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S1期
3 贺锋,吴振斌,成水平,付贵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氮的净化效果[J];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10期
4 李亚峰;刘佳;王晓东;孙浩诚;关晓野;;垂直流人工湿地在寒冷地区的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刘佳;孙浩诚;李亚峰;王晓东;;垂直流人工湿地在北方地区的应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年04期
6 孙大朋;张祖陆;卢鹏飞;;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小清河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7年01期
7 黄仙明;王向德;陈杰;;上行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景观湖水的工艺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6期
8 李忠卫;王全金;李丽;;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设计概述[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9 袁林江;韩瑞瑞;韩玮;;间歇进水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净化特性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谢小龙;贺锋;徐栋;吴振斌;;垂直流人工湿地配水均匀性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何池全;李春辉;方焰星;雷雁茹;陈学萍;梁霞;;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崔理华;骆世明;;污水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技术的研究进展[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3 王晓;庞宗强;韩宝平;;香根草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在尾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马晓萌;常璨;孙红文;刘春光;;不同基质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硼的去除研究[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崔正国;曲克明;马绍赛;张海耿;;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外排水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6 李珂;贾建丽;卢少勇;万正芬;;模拟串联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河水中氮的去除效果[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张小卫;“母亲河”重现昔日生态美景[N];太行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芦秀青;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力学规律与数学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晟;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除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3 彭举威;分区进水ABR-多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废水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成镇;垂直流人工湿地条件优化及其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李珊珊;垂直流人工湿地去污效果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3 陈静雅;不同运行方式下垂直流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河水处理效果及特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4 王亮;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深度处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5 宋探;垂直流人工湿地改善人工湖水质的应用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6 过志鹏;植物碳源在垂直流人工湿地短程硝化反硝化中的作用研究[D];深圳大学;2016年
7 高静;模块化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模拟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效果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8 陈细良;双向垂直流人工湿地堵塞解除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王锋德;垂直流人工湿地质流输氧机理研究及系统模型构建[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10 余波平;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湖水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09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509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