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环境保护信访事件时空演变特征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事件 时空演变 核密度函数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广州市环境保护信访事件、人口普查、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函数等方法分析2011~2015年间广州市环境保护信访事件数量和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得出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与2011年相比,2015年信访事件数量增加了366%。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其他事项和水污染是最主要的环境保护信访事件类型。第二、三产业是引发信访事件的主要国民经济产业类型。第二,广州市环境保护信访事件的整体格局从中心城区集中分布模式向全市范围内均匀分布模式转变,并呈现出明显的"南拓和东进"特征。第三,据此建议政府应在摸清广州市域内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及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并针对热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控。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tter and visit events, population census,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in Guangzhou, the number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tters and visits in Guangzhou between 2011 and 2015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and nuclear density function.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compared with 2011, the number of letters and visits on 2015 increased by 3666.Air pollution, noise pollution, other matters and water pollu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yp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tters and visits. The third industry is the main type of national economy industry that causes the petition event. Second, the overall pattern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tter and visit event in Guangzhou has changed from the centralized distribution mode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to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whole city. And it show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ward extension and eastward advance". Thirdl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find out the types of pollutants discharged by various pollution sources in Guangzhou.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uantity and time-space distribution, the best scheme of pollution contro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focus of monitoring is focused on hot spots.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珠三角乡村承接城市产业转移格局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批准号:41671175) 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城市综合服务边界识别及用地空间优化-以广州市为例”(批准号:YQ2015127) 广州大学2016年“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建设(教学类)“地理信息科学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项目”(批准号:广大[2016]48号)
【分类号】:X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连生;梁亮;徐海亭;;试谈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舆论引导[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8期
2 赵淑莉;韩小铮;秦承华;陈敏敏;傅德黔;;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件浅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年03期
3 杨红林;;历史上四大环境污染事件[J];报刊荟萃;2007年11期
4 王灿发;;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力促环境法原则根本转变[J];绿叶;2010年09期
5 李亮,隋海东,李淑萍;一起村民状告某企业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3年05期
6 李秋虹;方欣;曹兆进;;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年02期
7 钱龙霞;张晓岚;刘明国;王红瑞;;关于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风险管理的讨论[J];广州环境科学;2008年03期
8 ;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08年05期
9 ;全方位应对环境污染事件[J];环境保护;2009年17期
10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处置措施(下)[J];环境保护;2009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邹爱勇;;论我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征涛;;由环境污染事件引发的科研和管理的几点思考[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9: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C];2007年
3 ;铁路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研究[A];铁路“十一五”环保成果汇编[C];2012年
4 林璐;;我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法制问题探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5 史志诚;李大虎;;陕西省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回顾[A];2008陕西省环境与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画炜;;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政府应急能力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7 朱谦;;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环境信息通报义务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8 ;基于GRS-1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系统研究[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9 梁媛;石剑荣;;基于GIS的城市级突发环境灾难事件应急救援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初步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枝宏;我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出台[N];大连日报;2006年
2 记者 郑向鹏;市区联合开展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演习[N];深圳特区报;2006年
3 陈丽平;完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建设[N];中国海洋报;2012年
4 记者 陈维灯 实习生 李雪鹏;上半年我市成功处置一般突发环境污染事件19件[N];重庆日报;2013年
5 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鄢祖海 余洋;七成环境污染事件是企业故意[N];湖北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张秋蕾;环保部公布2013年第三季度重点环境污染事件处理情况[N];中国环境报;2013年
7 通讯员 田哲轶 记者 宋柏松;秦皇岛出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N];河北日报;2005年
8 记者 滕艳;“863”加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技术研究[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9 记者 李建斌 邢兆远;山西公布长治苯胺泄漏引发环境污染事件查处结果[N];光明日报;2013年
10 吴昭华;防范次生环境污染事件[N];中国环境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楠;国内跨界水体污染事件协调机制及损害评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红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法制的问题及其法律对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2 许睿;环境污染事件市场反应分析及建议[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赵艳博;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原型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佳;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徐玮;江西铜业污染事件财务分析及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刘s,
本文编号:1521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52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