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立法后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8 20:54

  本文关键词: 条例 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效果 出处:《贵州民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前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的行为准则规范。为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持续性发展,应建立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机制。贵阳市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和新精神,有效归纳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经历和《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2009年至2013年的实施经验,提炼为生态立法上的顶层设计。2013年2月4日,贵阳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制度,保障和促进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条例》颁布实施的三年多以来,巩固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使得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法制化,促进贵阳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本人亲自参加了2016年贵阳人大常委会对《条例》的执法大检查的工作,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掌握了《条例》颁布实施三年来的情况,宏观上充分了解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效果,本人着重对《条例》的配套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环境公益诉讼三个方面的执行情况,通过理论阐述和问题分析,结合典型案例和实地调研的情况佐证论文提出的痛点问题。第一部分是本人对本次立法后评估方案的介绍。首先阐述《条例》的制定背景及意义;其次从评估原因、评估目的、评估方式阐述本次评估的具体实施方案。第二部分是在理论阐述与问题分析中,具体对《条例》的配套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实施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评析。提出在《条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问题。第三部分是针对第二部分的在《条例》的配套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环境公益诉讼提出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Abstract]:Material civilizatio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re the basic premis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re the norms of conduc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Guiyang City should implement the new requirements and new spirit of the Party's 18 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and the implementing experience of Guiyang Municip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rom 2009 to 2013 are summarized effectively, which are abstracted as the top level design of ecological legislation. February 4th 2013, At the third session of the 13th people's Congress of Guiyang, the regula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in Guiyang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regulations") were adopted, which further improved the legal syste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Guiyang. In the more than three years since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Guiyang have been consolidated and the various field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Guiyang have been legalized. To promote th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Guiyang City. In 2016, I personally participated in the work of the Guiyang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to check the enforcement of the regulations. Having fully grasped the situation in the three years since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and fully understood the eff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cological civilized city in Guiyang on a macro level, I have focused on the supporting system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the "regulat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through theoretical elaboration and problem analysis, The first part is my introduction to the post-legislative evaluation program. First, it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formul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secondly, from the evaluation reasons, the purpose of the evaluation.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supporting system,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 the theoretical elaboration and problem analysis.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concretely. The pain point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regulations are put forward. The third part is aimed at the supporting system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the second part.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raised problems, put forward feasibility suggestions.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7;D92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一丁;整合与创新──读《生态文明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2 贺培育;走向人类文明的新境界──读《生态文明论》[J];求索;2000年02期

3 廖福霖;建设生态文明,永葆地球青春常驻[J];生态经济;2001年08期

4 徐春;“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召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陈志尚;在“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上的致辞[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朱孔来;;论生态文明[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10期

8 姬振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牛生霞;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J];协商论坛;2005年05期

10 孔云峰;;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重庆行政;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建丽;于爱春;徐婷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刘芳;佟维;;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王虹;;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周秀芸;;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庆棠;;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井文涌;;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凤括;;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文桢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田富;;生态文明建设刍议[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10 邱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浅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才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N];湖北日报;200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罗国杰;从生态伦理到生态文明[N];科技日报;2000年

3 常绍舜;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最高形式[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张国光;简评《生态文明论》[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种筱娜;生态文明村带旺生态旅游经济[N];珠海特区报;2006年

6 记者 乔宇 欧春坪;五年内生态文明村百分之百[N];珠海特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乔宇;一村一策建特色生态文明村[N];珠海特区报;2006年

8 潘广杰;生态文明重在建设[N];本溪日报;2007年

9 蔡永飞;建设生态文明的几个认识误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黄慧诚;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悦;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宁芳;露天煤矿污染源分布特征及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汪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吴巨培;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国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石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机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8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9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洋;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龙;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范式转换”关系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中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5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高蕾;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8 吴菲琼;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秋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涛;信息技术对生态文明的支撑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48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548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5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