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生活固体垃圾排放时空特征
本文关键词: 中国城市 生活垃圾排放 时空特征 GDP 出处:《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2006~2014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数据(以清运量计),系}q研究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2006~2014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华南地区和华东地区排放总量分R%占全国的35.0%和34.9%.2006~201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2010~2014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近10年来,城市人口由3.33×10~8人增长到3.86×10~8人,人口比重由25.3%增长到28.2%.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增了长20.9%.经相关性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和城市人口、地区GDP以及建成区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006、2010和2014年排放总量与城市人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0.942和0.903,与地区GD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0.930和0.930,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0.947和0.925.说明人口、经济和建成区面积是影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重要驱动因素.在人均生活垃圾排放和人均GDP二维空间上的省份聚类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份可分为4组,其中"低经济、高排放"组是主要类型,"高经济、低排放"组是最理想的发展模式,但占的比例比较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且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Abstract]: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emissions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4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data (calculated by the quantity of clear transpor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mission of MSW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from June 2006 to 2014. The total emission from South China and East China accounts for 35.0% and 34.9.2006.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0, the emiss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East China from .2010to 2014, and the discharg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South China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urban population has increased from 3.33 脳 10 ~ (8) to 3.86 脳 10 ~ (8), and the proportion of population has increased from 25.3% to 28.22.The discharg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has increased by 20.9.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otal emission volume and urban population in 2010 and 2014 were 0.950, 0.942 and 0.903,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ith regional GDP were 0.863, 0.930 and 0.930,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otal emission volume and urban population were 0.930 and 0.930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otal emission volume and urban population in 2014 were 0.950 and 0.903,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ith area of urban built-up area were 0.930 and 0.930, respectively. 0.933, 0.947 and 0.925, respectively. Economy and the area of built-up area are the important driving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ischarg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in our country. The results of provincial clustering on the per capita MSW emission and GDP per capita two-dimensional space show that 30 provinces in our country can be divided into 4 groups, among which, "low economy, low economy", "High emission" group is the main type, "high economic, low emission" group is the most ideal development mode, but the proportion is relatively low.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5CB953602)
【分类号】:X79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黎姗;叶志隆;吝涛;;基于社区分类的厦门市家庭生活垃圾产量及其形成机制[J];环境科学学报;2016年01期
2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2013年发展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14年12期
3 高会苗;戴铁军;高晓龙;;北京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及预测[J];环境卫生工程;2014年01期
4 廖传惠;;中国城市生活垃圾EKC曲线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12期
5 徐礼来;闫祯;崔胜辉;;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以厦门市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6 陈兰芳;吴刚;张燕;庄维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生成及处理投入的省际分布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蔡博峰;;基于0.1°网格的中国城市CO_2排放特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10期
8 周靖承;陈海滨;;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效率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07期
9 李颖;许少华;周晶;;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10 张英民;尚晓博;李开明;张朝升;张可方;荣宏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管理对策[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琼;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清悦;张启军;;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天津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7年02期
2 毕珠洁;;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调研的样本设计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7年02期
3 孔令强;田光进;柳晓娟;;中国城市生活固体垃圾排放时空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04期
4 曹海艳;葛新权;李晓非;;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垃圾产生量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7年06期
5 陆胤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展望[J];低碳世界;2017年08期
6 姜丽兰;;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7年01期
7 李艳梅;张红丽;孙丽云;;北京市固体废弃物产生的需求驱动因素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7年04期
8 岳波;晏卓逸;黄启飞;吴小卉;高红;;准好氧填埋场中间覆盖层CH_4释放及减排潜力[J];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02期
9 陈前利;蔡博峰;胡方芳;王金南;曹丽斌;;新疆地级市CO_2排放空间特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2期
10 薛立强;范文宇;;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的公共管理问题:国内研究述评及展望[J];公共行政评论;201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池超铭;宁波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与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2 李丹;城市生活垃圾不同处理方式的模糊综合评价[D];清华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黎姗;郭青海;李新虎;;厦门城市居民住房资源分层及其形成机制[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12期
2 王奇;刘巧玲;刘勇;;国际贸易对污染-收入关系的影响研究——基于跨国家SO_2排放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4期
3 吴刚;陈兰芳;赵红霞;王多宏;;行为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为研究[J];生态经济;2012年08期
4 李国志;李宗植;;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EKC检验——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一项比较[J];产经评论;2011年06期
5 肖黎姗;王润;杨德伟;孙艳伟;刘健;;中国省际碳排放极化格局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6 赵栻泰;黄贤金;钟太洋;彭佳雯;;1999~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空间演变特征[J];环境科学;2011年11期
7 潘玲阳;吝涛;崔胜辉;肖黎姗;赵煜;何刚;;半城市化地区家庭生活垃圾特征及低碳对策: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10期
8 姚奕;倪勤;;中国地区碳强度与FDI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9期
9 纪丹凤;夏训峰;刘骏;席北斗;海热提·涂尔逊;苏婧;陈祥荣;冯雪华;;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环境影响评价[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10 王建;胡巍;余果;代勇;;中国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的态势分析法分析[J];生态经济;2011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伟伟;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玉婵;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法律制度的完善[D];暨南大学;2010年
3 吴相凡;成都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分析与处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张慧;成都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熊文辉;广州市居民生活垃圾现状分析与分类收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祖希;;控制城市规模改善首都环境[J];环境保护;1983年10期
2 陈跃东;城市环境与人类建筑的更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1994年01期
3 李大为;城市中的“弧岛”——城市中工厂带来的问题及应对[J];工业建筑;2003年04期
4 刘秀梅,吕洪孝;浅谈减少城市垃圾污染的几种途径[J];山东环境;1998年03期
5 沈金华;曾翔e,
本文编号:1552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55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