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来自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例证

发布时间:2018-03-03 05:39

  本文选题:产业升级 切入点:生态环境优化 出处:《现代经济探讨》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4年数据,分别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和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流域城市产业升级综合得分显著低于生态环境优化综合得分,长江经济带城市属于产业升级滞后型;长江外围城市耦合度明显高于沿江城市,且纵向来看下游城市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而中上游城市却有所降低;对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研究与开发、制度质量是实现产业与环境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降低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从全球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跃升、经济增长、制度优化是提高产业与环境耦合发展的关键。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108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03 to 2014, the paper calculates the index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The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oupling degree between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ystem generalized moment estim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urban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in the sample period. The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belong to the backward type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the coupling degree of the peripheral citi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in the downstream cities is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while the citi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have been reduced.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ecological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reveals that economic growt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al quality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realize the optimal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environment, whil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reduce the coupling degree between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and jump from the low end of the global industrial chain to the high end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Economic growth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are the key to improve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城市与县域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的协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08085MG172)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蔓延的环境效应研究”(项目编号:AHSKY2016D38) 安徽省创新发展研究重大课题“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耦合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7ZD003)
【分类号】:F127;X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改红,王力;长江经济带的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民讯;大西北持续干旱 生态环境更恶化[J];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02期

3 田成平,白恩培;努力搞好黄河上游生态环境建设[J];当代生态农业;2000年Z1期

4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J];发展;2000年06期

5 王军;打好生态环境建设硬仗[J];兰州学刊;2000年03期

6 赵世亮;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J];中国贫困地区;2000年03期

7 马卫东;生态环境建设四谈[J];陕西水利;2000年02期

8 郭振德,李正墨;加快山西生态环境建设的探讨[J];学会;2000年06期

9 覃 群;保护生态环境 动物聚会观佳景[J];沿海环境;2000年10期

10 王本兴;生态环境生产与持续发展[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礼先;;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配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杜开锐;;天津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管护[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赵文焕;;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构想[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丛;马利民;;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5 黄国勤;;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柏玉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探讨[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兰桂山;;纵论丰宁县科学治理生态环境的典型经验与做法[A];2009新华杯迎国庆60周年畜牧兽医科技论文集[C];2009年

8 范广鹏;;鞍山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9 梁流涛;诸培新;;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理及其管理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胡民芳;;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 研究员 李志萌;共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N];江西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杨兵;合肥要成长江经济带生态排头兵[N];合肥晚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宋健;争上重化工项目水环境风险堪忧[N];人民政协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何文可;同饮一江水 共话一江情[N];四川政协报;2014年

5 ;从关键词看安徽“聚焦点”[N];安徽经济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欧阳海南 马刚 王淑宜;河与江的牵手[N];贵州日报;2014年

7 赵亚楠;旅游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N];中国旅游报;2003年

8 潘玉君;简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补偿问题[N];光明日报;2004年

9 庞贤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N];广西日报;2004年

10 吕志雄;生态环境要好[N];河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炎秋;武陵山片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刘贺贺;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过程、格局与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彭永林;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支撑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5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张继承;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梁海超;重庆松藻煤矿区生态环境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静;长江经济带FDI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2 肖薇;长江经济带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李敏;长江经济带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年

4 杨芳;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及其与城市化效率的时空分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闯;辽宁省大洼县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6 史立静;邢台市农村生态环境问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蒋政;宁夏中卫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8 李灵敏;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9 尼鲁法尔·阿布力米提;坎儿井系统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10 党建华;吐鲁番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59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559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b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