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工业低碳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基于状态转移矩阵与集对分析耦合模型
本文选题:食品工业 切入点:低碳创新能力 出处:《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综合考虑我国食品工业低碳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从低碳创新资源投入、低碳创新生态产出、低碳创新科技产出、低碳创新经济环境、低碳创新自然环境5个方面构建食品工业低碳创新能力评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转移矩阵及集对分析耦合模型,对"十二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低碳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以这段时间为基期,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对2015—2017年以及稳态下的食品工业低碳创新能力进行预测,以期为企业提升低碳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low carbon innovation ability of food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from low carbon innovation resource input, low carbon innovation ecological output, low carbon 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utput, low carbon innovation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ow carbon innovation ability of food industry is constructed in five aspect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f low carbon innovation. The state transfer matrix and set pair analysis coupling model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low carbon innovation ability of food industry in China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Based on this period, the low-carbon innovation ability of food industry in 2015-2017 and steady state is predicted by using Markov transfer matrix,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enterprises to enhance low-carbon innovation ability.
【作者单位】: 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低碳经济背景下装备制造业企业行为演化及运营模式研究”(71273072)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装备制造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触发及扩散研究”(L16CGL002) 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基金项目“辽宁省食品工业企业低碳技术采纳行为形成、演化及激励机制研究”(2016J072);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基金项目“高层管理者前瞻性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2016J011) 大连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辽宁省食品工业企业低碳技术采纳行为形成、演化及激励机制研究”(61020733)
【分类号】:F273.1;F426.82;X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莉欣;郭维彬;汪方军;;适应低碳经济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陆小成;;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内涵、特征及其政策选择[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陆小成;;技术预见对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作用及其路径选择[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2期
4 邵雅文;;低碳创新与创业[J];世界环境;2011年04期
5 李蜀湘;陆小成;;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12期
6 赵曜龙;;《世界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低碳创新理事会召开首次政策对话会[J];世界环境;2012年02期
7 陆小成;;区域低碳创新的文化制约及其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刘茜;史云锋;贾峰;;《世界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低碳创新理事会召开第三次对话会暨2012年年会[J];世界环境;2013年01期
9 ;《世界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低碳创新理事会召开第二次政策对话会[J];世界环境;2012年04期
10 ;加拿大研究开发碳政策模型[J];低碳世界;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曹桂红;;低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博弈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王明星;;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构建[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3 崔大鹏;;可持续发展新阶段与绿色低碳创新[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早报记者 肖婷;低碳创新需借助颠覆性“破局”[N];东方早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刘敏婕;支持发展低碳创新技术企业[N];湘声报;2014年
3 记者 施艳燕;四个低碳创新项目落户园区[N];苏州日报;2011年
4 安德鲁(Andrew Mitchell) 英国爱丁堡大学气候变化中心商务经理;杨映雪 译;苏格兰:一个低碳创新产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 高志全;爱丁堡大学在莞成立中英低碳创新中心筹备组[N];东莞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林刚;青岛国企瞄准低碳创新品牌[N];青岛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娜孜木·叶鲁拜;产业低碳创新系统的演化机制与运行效率评价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王旭兰;中国工业行业低碳创新效率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陈晓慧;中国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评价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4 白雪;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5 高寒;全球价值链下制造业企业低碳创新后发优势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6 霍明连;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机理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年
7 王洋;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年
8 关璐;基于低碳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9 郑立;我国制造业低碳创新系统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67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567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