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声光谱和腔衰荡光谱的气溶胶光学特性测量研究
本文选题:气溶胶吸收系数 切入点:气溶胶消光系数 出处:《光电子·激光》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气溶胶光学特性是影响大气辐射强迫的重要因素,对全球气候起着决定性作用。针对当前气溶胶光学特性测量仪器存在的测量参数单一、测量不确定度高和溯源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将光声光谱(PAS)技术和光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气溶胶的消光、吸收及散射系数同时在线测量,并研制了一套大气气溶胶多光学参数的高精度在线测量装置。本文测量装置经过NO2气体标准物质校准后,用于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测量,具有测量相对误差小于4%、测量重复性优于0.2%和测量不确定度为2.8%(k=2)等优点。与积分浊度计、黑碳仪现场实验数据比较,本文测量装置的消光系数、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的En值均小于1,显示出良好的测量一致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测量装置具备多参数测量能力,且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现场实时测量,也可用于相关测量仪器的计量校准,为测量仪器提供量值溯源。
[Abstract]:Aerosol optical proper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atmospheric radiative forcing and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global climate. The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is high and the traceability system is not perfect. In this paper, the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 (PAS) technique and the optical 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 (CRDS) technique are combined to realize the simultaneous on-line measurement of aerosol extinction,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coefficients. A set of high precision on-line measurement device for atmospheric aerosol multi-optical parameters has been developed. After calibrated by NO2 gas standard material, the apparatus has been used to measure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atmospheric aerosol. The relative error of measurement is less than 4, the repeatability of measurement is better than 0.2% and the 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is 2. 8%. Compared with the field experiment data of integral turbidimeter and black carbon meter, th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apparatus is measured in this paper.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scattering coefficient of E _ n are less than 1, which shows good consistency and stabilit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aratus has the capability of multi-parameter measurement, and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It can be used in the field real time measurement of atmospheric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can also be used for the measurement calibration of related measuring instruments, which can provide the measuring instruments with traceability.
【作者单位】: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浙江省能源与环境保护计量检测重点实验室;
【基金】: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专项(2015F10024,2016F30014) 浙江省质监系统重大科研项目(20140111,20160113) 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20142013A25) 科技厅公益项目(2015C3112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6YFF0103202,2016YFF0103204)资助项目
【分类号】:X513;X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世安;;添加磷酸盐对纸张光学特性的影响[J];国际造纸;1985年01期
2 朱勇,钱水兔,戴坚舟;蜃景光学特性的数学模拟[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3 王国槟;金春花;;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光学特性探索[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11期
4 李曙光;;棱镜的光学特性及在视光学中的应用[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1年11期
5 李鑫德;铒的光学特性[J];稀土信息;1997年01期
6 冯军勤;周誉昌;刘桂雄;吴庭万;;酒精的光学特性及浓度检测[J];光谱实验室;2006年02期
7 李苗苗;王天兴;夏存军;宋桂林;常方高;;Cu_2ZnSnS_4/Cu_2ZnSnSe_4电子结构与光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年05期
8 桂全宏;骆琳;汪桂根;张化宇;韩杰才;李厚训;严帅;;硼掺杂四面体非晶碳薄膜的光学特性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3年05期
9 朱信华,孟中岩;SiO_2-TiO_2-PbO-K_2O系玻璃的光学特性及结构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93年03期
10 张随新,陈国平;阳光控制膜玻璃的光学特性及膜系设计[J];真空科学与技术;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光;郭良;王畅;Terence K.S.W.;;碳纳米管(10,0)径向形变的光学特性[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田贵才;张裕士;;微球腔体的光学特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7年
3 李云梅;陆皖宁;;湖泊水体光学特性观测与光谱重建[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王朋;江绍基;;微纳薄膜的结构可控生长研究及光学特性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李千红;孟令雁;杨志林;任斌;田中群;;增强拉曼体系表面等离子体光学特性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耀宁;程祖海;李锋;杜泽明;金元俊;;大通光孔径气动窗口光学特性研究[A];湖北省激光学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铜基;;黄东海春季水光学特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浦伟;王鑫;;我国春季沙尘与人为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 第三届城市气象论坛—城市与环境气象[C];2014年
9 郭兆琦;陈卫强;段宣明;;吖内酯纳米晶体的可控制备及结构与光学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刘云龙;王文军;高学喜;张丙元;;酞菁铥薄膜的超快光学特性[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煜;PCB光学特性对PCB光电外观检查机性能的影响机理[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范小娇;原子层淀积高k材料的光学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斗国;微纳金属复合结构的光学特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陈云云;高温复杂流场光学特性及其诊断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邬文俊;蝶翅微纳结构的光学特性及变色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龚恒翔;多晶氧化锌薄膜的制备和结构、电学、光学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2年
7 郭美丽;掺杂二氧化钛的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8 宋银;离子注入/辐照Al_2O_3、SiO_2的光学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李善锋;铒、镱掺杂硼硅酸盐玻璃的光学特性[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邹炳锁;量子限域超微粒的合成、表征与光学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199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氮掺杂氧化锌薄膜的制备及其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彭明松;地面复杂环境与典型目标光学特性的数字仿真[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唐恒敬;含金属阳极氧化铝膜的微结构与光学特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萌萌;多孔铝纳米阵列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5 苏万钧;生物组织光学特性的单积分球测量技术[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丽红;氧化锌/硅纳米孔柱阵列异质结构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李亚超;纳米硅/氮化硅微结构调整及光学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8 邓健强;溶胶凝胶法二氧化锡薄膜气敏光学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吴敏珍;介观器件的光学特性[D];烟台大学;2008年
10 张培;Ge/SiO_2薄膜的光学特性和应用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06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606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