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鄱阳湖区农民对湿地保护宣传方式的效果评价优先序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3 21:32

  本文选题:农户 切入点:湿地保护 出处:《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江西省鄱阳湖区11个县(区)的1009份农民微观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多元Logist ic选择模型实证分析农民对湿地保护宣传方式效果评价优先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对湿地保护宣传方式效果评价优先序依次为"广播、电视"、"送戏下乡"及"宣传专栏"等三种。是否处于自然保护区、距离乡镇政府远近、经济发展程度、村人均纯收入、纯农业户数、年龄、收入主要来源、家庭收入水平及对村干部的信赖等9个因素至少对三种最有效的宣传方式中一个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进行湿地保护政策宣传时应高度重视这三种宣传方式,并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微信等媒体进行宣传,以便提高湿地保护理念、政策、方针及手段的宣传效果。
[Abstract]:Using the microscopic survey data of 1,009 farmers from 11 counties (districts) in Poyang Lake District, Jiangxi Province, an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he multivariate Logist ic selection model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priority order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evaluation of wetland conservation publi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iority order of farmers' evaluation of wetland protection publicity effect was "broadcast," "TV", "sending plays to the Countryside" and "propaganda column". Are they in nature reserves, far and near from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the degre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the village, the number of pure agricultural households, the age, and the main source of income? Nine factors, such as family income level and trust in village cadr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t least one of the three most effective propaganda methods.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se three modes of propaganda when carrying out policy propaganda on wetland protection, and carry out propaganda in combination with Weibo and WeChat in the "Internet" era,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ncept and policy of wetland protection. The propaganda effect of the policy and means.
【作者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鄱阳湖区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绩效及其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农户视角”(41261106)
【分类号】:X37;X-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洋,鲁奇;中国湿地保护初探[J];生态经济;2001年12期

2 吴志勇,黄川友;湿地构成变化与湿地保护[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S2期

3 朱再保;岳阳市绿色志愿者保护湿地宣传行动[J];环境教育;2001年02期

4 ;青海湖湿地保护工程启动[J];吉林水利;2001年10期

5 张铁楼 ,徐庆元;北京湿地保护行动[J];绿化与生活;2001年06期

6 谢文海,王晓平;中国的湿地及保护[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刘振杰;认识湿地 保护湿地[J];中国林业;2001年21期

8 路永诚,孟德辉;无棣湿地进入自然基金计划[J];资源·产业;2001年10期

9 ;让“城市之肾”焕发青春 北京市已建湿地5万余公顷[J];海河水利;2002年02期

10 邹伶健;谈谈湿地与湿地保护[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艳岩;;黑龙江省湿地保护面临的挑战及法律对策[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陶信平;商原李刚;袁婧;;湿地保护问题初探[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郭广军;贺芳丁;窦友杰;王少军;藏其运;;湿地与水环境[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4 郭广军;贺芳丁;窦友杰;王少军;藏其运;;湿地与水环境[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5 任青萍;;重视我国的湿地保护工作——以江苏、浙江、上海湿地为例[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6 王志宝;;湿地与环境[A];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施葵初;;安徽湿地保护的几点思考[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唐焰;任青萍;;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与创建和谐社会[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星泽;;我国湿地保护法律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田竹君;;水资源与湿地保护[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王蓓蓓;湿地保护不能没钱[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王志宝 原国家林业局局长;强化湿地保护管理刻不容缓[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马吉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利部门应该在湿地保护中发挥作用[N];中国水利报;2005年

4 陈楚荣;珠海成为“湿地之市”[N];广东建设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刘慎元 陈晓莉;湿地社区:矛盾与冲突[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6 雷昆 张定;加强湿地保护刻不容缓[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7 王金元;走进伦敦湿地中心[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8 张田勘;世界湿地保护喜忧参半[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9 ;让北京湿地永续利用[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10 崔丽娟;湿地为人类带来什么?[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雁;吉林省西部湿地时空动态变化的气候水文效应及情景模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闫虎;塔里木河湿地生态需水量及植被变化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金辛;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王福田;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评估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5 刘凯;基于知识发现的珠江口湿地识别监测及演变规律挖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6 袁勇;干旱情景下湿地生态水文演变及综合应对[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7 孙永军;黄河流域湿地遥感动态监测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8 郝敬锋;城市化区域景观多功能特征与湿地水环境效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赵志轩;白洋淀湿地生态水文过程耦合作用机制及综合调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戴兴安;长沙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彦超;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立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李婷;湿地保护利用政策绩效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解妍秋;连云港市湿地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吴翠翠;济—菏高速公路建设对稻屯洼湿地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苏静;我国地方法律中的湿地保护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杨楠楠;湖北省湿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马恒天;宁夏湿地保护立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8 刘国庆;西部地区湿地保护立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9 夏惠;北京市湿地保护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10 陈颜;中国湿地保护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08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608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3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