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环境污染与公共服务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5 20:29

  本文选题:居民健康 切入点:环境污染 出处:《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规模雾霾事件在多地频频发生,这给居民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研究我国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情况,以及寻求更多有助于改善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解决途径成为了众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从健康人力资本理论与健康需求理论出发,探讨健康的影响因素,从理论上讨论了环境污染与公共服务对健康的影响机制。其中,环境污染通过加速健康资本的折旧给人们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教育公共服务、卫生医疗公共服务等因素通过不同的方式积极作用于居民健康。为研究环境污染与公共服务对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状况,以Grossman健康需求函数为基础,根据已有研究以及我国现实情况,本文建立宏观健康生产函数,并利用我国30个省市1993-2015年的面板数据,将其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我国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是中部地区,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环境污染对东部和中部区域的居民健康状况都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西部地区的这种情况并不显著。公共服务方面,在东部地区,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增加普通高校学生老师比,尤其是提高人均教育年限,对该区域的健康状况有明显积极影响,增加投入的医生数量也能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在中部地区,增加普通高校学生老师比显得更为重要,环境污染的治理也可以明显对健康产生积极作用;在西部地区,虽然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不明显,但其死亡率在各区域中最高,通过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以及增加床位的供应,可以明显改善区域健康状况,另外,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也有助于改善该区域的健康状况。需要注意的是,提高普通高校生师比需要以现实情况为条件。其他影响因素方面,当前阶段,除了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外,其他26个省市的人均GDP增长与居民健康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这从侧面反映了相应省市公共服务的发展情况;另外,人口密度的提高有益于区域居民健康,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则与居民健康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据此,我国不同区域地方政府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通过侧重采取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来改善其居民健康状况。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large-scale haze event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in many places in China, which has brought great negative effects to the health of residents. It has become a hot topic for many scholars and policy makers to seek more ways to improve the health status of Chinese residents. First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ealt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ealth human capital and the theory of health dem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service on health is discussed theoretically. Among the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adverse effects on people's health by accelerating depreciation of health capital, and educates public service.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service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Chinese residents, the health demand function of Grossman is used as the basi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macro health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divides it into three regions of east, west and west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from 1993 to 2015. The region with the mos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 is the central region, followed by the western region and the eastern region.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adverse impact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residents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This is not a significant situ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 In the area of public service, in the eastern region, increasing the average number of years of education and the ratio of students to teachers i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years of education per capita, There is a clear positive impact on the health of the region, and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octors invested can also 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central region,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reat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n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health; in the western region, although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n health is not obvious, the mortality rate is the highest in all regions. Health conditions in the region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years of schooling per capita and by increasing the availability of beds. In addition, investment 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can also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situation in the region. To improve the ratio of college students to teachers, we need to take the actual situation as the condition. In terms of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 except Beijing, Tianjin, Shanghai and Jiangsu,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er capita GDP growth and the health of residents in 26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except Beijing, Tianjin, Shanghai and Jiangsu. This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rvices in the corresponding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addition,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density is beneficial to the health of regional residents, and the increase of urbanization level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health of residents. Local government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can improve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ir residents by focusing on different types of public services.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骏生;浅议人力资本的特征及其价值实现[J];煤炭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2 卢方卫;王惠娟;;产权在人力资本评估中的影响分析[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李睿;徐欣;薛辉;;浅议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J];煤矿现代化;2007年03期

4 薛建平;;浅析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疆有色金属;2011年02期

5 杜治平;人力资本与现代经济[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6 李淳;人力资本——企业创新的动力[J];中国物资再生;1999年12期

7 张晓南;人力资本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J];煤炭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8 宁俊,王晓红;人力资本诌议[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方丰,康晓卿;人力资本的特性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10 奚祖延;在煤炭企业集团进行人力资本核算的设想[J];煤炭科技;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承坪;;论企业家声誉性人力资本[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李国和;;对人力资本的社会学审视——兼评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平;张贵敏;陆静;孟春媛;;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研究框架的建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罗谌;;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型人力资本效应的实证研究[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向显湖;李永焱;;试论人力资本融资财务[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6 陈洪安;王婷婷;;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山西省人力资本政策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焦斌龙;;体制转轨与中国人力资本地位变迁:以公有制企业为例[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任建华;;人力资本的完整与残缺范畴论[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李江萍;;基于新准则的人力资本出资的会计处理[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黄盼盼;陶厚永;;人力资本入股的策略探究——兼论企业高管短期行为的防治[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汉辉 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 李磊;强化人力资本“充值”理念[N];中国人口报;2008年

2 江苏省人事厅政策法规处 张永yN;人力资本附加值的提升之路[N];新华日报;2009年

3 记者 何农;比利时投诉德国“人力资本倾销”[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实习生 宁彬;人力资本就是核心竞争力[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周崔军;股东以人力资本出资的几个法律问题剖析[N];中国工商报;2003年

6 孙文刚;人力资本的风险防范[N];财会信报;2005年

7 赵昌峰;算算饭店的饭店人力成本与人力资本[N];中国旅游报;2002年

8 人民大学 王磊 刘红灿;浅议人力资本的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黄哲雯;人力资本引来新课题[N];工人日报;2001年

10 谈萧;给人力资本出资以法律地位[N];经济参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启昌;基于社会资本及人力资本视角的小微企业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施雯;基于人力资本差异视角的农户福利测度与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金涛;异质性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李荣杰;资源环境约束下人力资本驱动经济低碳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李婷婷;论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姜玉鹏;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7 胡伟清;无形人力资本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邹国防;权力结构中的微观权力与人力资本[D];南开大学;2009年

9 朱焱;人力资本财务及其控制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杨文华;人力资本与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陕西人力资本筹集机制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秦永;人力资本和专业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傅婉娟;军事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娄之歆;基于人力资本再生产的人力资本维护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宫真真;河北省农民工就业质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崔诗禹;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辽宁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胡乃达;浙江固耐公司销售人员激励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8 葛寅;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红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9 彭雪梅;家庭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对“80后”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范婷;我国中小企的招聘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16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616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8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