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水稻土颗粒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本文选题:颗粒有机质 切入点:有机碳 出处:《环境科学》2017年05期
【摘要】:在重庆合川区和铜梁区随机采集了20个紫色水稻土,将其分成颗粒有机质(0.053~2 mm,POM)、砂粒(0.053~2mm)和细土(0.053 mm)这3个组分,通过比较不同组分的有机碳及重金属(Cu、Zn、Pb、Cd)含量和分布状况,研究了紫色水稻土中POM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如pH、CEC、黏粒和土壤有机碳(SOC)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采样区紫色水稻土的POM含量范围为7.31~44.76 g·kg~(-1),平均值为19.20 g·kg~(-1),有机碳含量为96.61~263.17 g·kg~(-1),平均值为151.34 g·kg~(-1),显著高于原土及其他组分,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为8.63%~48.62%,代表了一大部分土壤有机碳库.POM中的Cu、Zn、Pb和Cd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3.35、1.14、2.88和2.14,显著高于其他组分,表现出一定的富集作用,对上述重金属的贡献率分别为6.02%、2.22%、5.24%和3.21%,POM对Cu、Pb的富集能力和贡献率均显著大于Zn和Cd.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OM含量与SOC、pH、CEC、黏粒(0.002 mm)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SOC是主要因素.POM-C含量与总量分别与黏粒含量、SOC呈显著相关.POM中重金属总量与SOC、pH、POM-C总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SOC是最关键因子;与其他重金属相比,Zn在POM中的总量与土壤性质的回归系数最高,关系最为密切.
[Abstract]:Twenty purple paddy soils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in Hechuan and Tongliang areas of Chongqing.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components: granular organic matter (0.0532mm), sand (0.0532mm) and fine soil (0.053mm). The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carbon and heavy metal (CuCuPbCdCD)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were compared.The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by POM in purple paddy soil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pH ~ (2 +) CEC, clay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nge of POM content in purple paddy soil was 7.31g / kg ~ (-1), the average value was 19.20 g / kg ~ (-1) ~ (-1),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as 96.61 ~ (-1) ~ 263.17 g / kg ~ (-1) ~ (-1), the average value was 151.34 g / kg ~ (-1) ~ (-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oil and other components.The contribution rates to the above heavy metals were 6.02% and 3.21%, respectively, and the enrichment ability and contribution rate of POM to Cu ~ (2 +) P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Zn and CD.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POM was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pH of SOCN (CEC, 0.002 mm). The content and total amount of POM-C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clay, and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POM was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amount of POM-C in pH of SOCN.Positive correlation SOC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Compared with other heavy metals, the total amount of Zn in POM had the highest regression coefficient with soil propert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was the most clos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272)
【分类号】:X1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晶晶;;水稻重金属富集规律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2年06期
2 李双文;;重金属进入人体的渠道[J];百科知识;2011年01期
3 袁旭音,陶于祥,王润华,姜月华,王爱华;湖州市不同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J];上海地质;2002年03期
4 胡省英,冉伟彦,范宏瑞;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J];地质与勘探;2003年05期
5 陈芳,董元华,安琼,钦绳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J];土壤;2005年03期
6 谢宝贵,刘洁玉;重金属在三种食用菌中的累积及对其生长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05年02期
7 薛艳,沈振国,周东美;蔬菜对土壤重金属吸收的差异与机理[J];土壤;2005年01期
8 张炜鹏;陈金林;黄全能;王擎运;赵好;薛丹;;南方主要绿化树种对重金属的积累特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孙嘉龙;肖唐付;周连碧;何立斌;宁增平;李航;彭景权;;微生物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07年04期
10 刘晓辉;吕宪国;刘惠清;;沟谷地不同植被下土壤重金属纵向分异研究[J];环境科学;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文珊;陆健健;;迁徙滨鹬对重金属的富集及其环境检测意义[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褚武英;俞膺浩;袁维佳;;淡水动物体内重金属的生态化学特征[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文英;;福州市蔬菜地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高洁;刘文英;陈卫军;;电镀污染区植物对复合重金属的富集、转移和修复潜力[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罗永婷;钱忠英;盛春;李新国;;上海地区几种淡水动物体内重金属的富集[A];2008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8年
6 杨刚;伍钧;;甘洛废弃铅锌矿区几种草本植物的重金属耐性研究[A];四川省第十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爱霞;张敏;方炎明;;重金属在南京城市树木中的富积及大气污染评价[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植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学术报告及研究论文集[C];2007年
8 张乃明;李阳红;;污水灌区土壤-作物系统对三种重金属吸收富集特征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袁华茂;宋金明;李学刚;李宁;段丽琴;;南黄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魏海龙;吴学谦;付立忠;吴庆其;李海波;柴振林;孙敏华;;双孢蘑菇的重金属富集作用与累积规律研究[A];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芳;成都经济区生态研究获多项重要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童光来;蜈蚣草拯救“中毒”土壤[N];北京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薇;微生物—蓖麻联合修复铜污染土壤的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潘峗;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毒性行为及其资源化利用过程的风险评估[D];上海大学;2015年
3 万甜;超声溶胞污泥回流-SBR工艺典型重金属再分配及累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杨婷;微生物细胞表面的化学/基因改性调控用于重金属分离及(形态)分析[D];东北大学;2013年
5 刘小雪;松花江干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特征[D];吉林大学;2016年
6 杨成方;金属硫化物矿区稻田土壤中硫素的迁移转化及次生硫酸盐矿物中重金属的溶出机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海燕;大蒜重金属抗性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8 李其林;重庆市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薛红喜;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吸附机制及污染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10 陆引罡;铅镍富集植物的筛选及其根际微生态特征[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昱璇;滇池疏浚底泥中重金属在四种蔬菜中的累积效应及其风险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丽洁;海带内非蛋白巯基化合物的检测分析及重金属诱导转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侯运楠;重金属抗性菌的生物吸附特性及抗性基因CzcA的克隆表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马新旺;不同种植密度对春小麦积累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研究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5年
5 朱赛勇;玉米和豆科植物单播及混播对弱碱性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提取效果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李少丛;河南省砂姜黑土基本性质时空变化分析及重金属风险评价[D];郑州大学;2015年
7 吕世峰;松花江哈尔滨段沉积物污染评估及重金属富集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曾东梅;有机—无机复合稳定剂对土壤重金属稳定化处理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9 韩宗梁;不同秸秆利用农业循环模式下重金属Pb、Cr、Cd、As的分配特征及其评价[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功亮;铀及伴生重金属对酸模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20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720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