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纳米银和典型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毒性效应及其抗性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9 20:12

  本文选题:纳米银 切入点:抗生素 出处:《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纳米银(Ag NPs)因其抗菌性能高,且不产生细菌耐药性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等诸多领域,因此不可避免地与其它污染物共同暴露于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潜在的风险。抗生素在环境中具有“持久-联合-低剂量”暴露的特点,持久性暴露会造成抗生素的环境残留问题,联合暴露会对生物体产生协同、拮抗等联合毒性效应,低剂量暴露会对生物体产生刺激作用。此外,细菌耐药性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稳定,G20峰会已经将抗生素耐药性列举为影响世界的因素之一。而细菌可通过编码在质粒上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接合转移的方式获得细菌耐药性,且质粒的接合转移水平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AgNPs和抗生素对细菌的毒性机制已有较多报道,但是二者混合暴露所引起的联合毒性机制尚不明确,低浓度暴露时可能产生的hormesis效应(低剂量刺激)研究很少,以及是否对质粒的水平转移过程产生影响尚不清楚。基于上述事实,本文以大肠杆菌(E.coli)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为模式细菌,以AgNPs和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典型抗生素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AgNPs在LB培养基中的毒性来源;AgNPs和典型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单一/联合毒性效应以及对RP4质粒的接合转移的影响;不同培养体系对hormesis效应的影响。分析了AgNPs和典型抗生素对大肠杆菌毒性机制,并提出了基于氧化应激反应的联合毒性机制。结合分子对接和剂量效应值,运用QSAR模型分析AgNPs和典型抗生素的毒性效应及其抗性相关关系,为生态环境、经济等风险评价和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AgNPs在LB培养基中的毒性来源初探分析了不同温度和NaCl浓度下,银离子(AgCl_x~(1-x))在LB培养基中的组成成份和所占比例,并测定了AgNO_3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毒性。结果表明,在常温和37℃条件下,不同NaCl浓度的LB培养基中,Ag2-所占比例均是最高。AgNO_3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毒性不会随着体系中Cl-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Ag~+在含Cl~-的培养基中的最大浓度未达到致死剂量,不具有抗菌作用。因此,在含Cl~-培养体系中,AgNO_3或AgNPs的毒性应以Ag2-为主。(2)AgNPs对大肠杆菌的单一生物效应测定了,AgNO_3和AgNPs在LB和MH培养基中对大肠杆菌的单一毒性效应,以及对RP4质粒的接合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B培养基中AgNPs的对大肠杆菌的毒性小于AgNO_3,且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AgNPs和AgNO_3对大肠杆菌的生长的hormesis只发生特定时间和MH培养基中。AgNPs和AgNO_3对RP4质粒的接合转移均有促进作用,且存在峰值。(3)典型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单一生物效应测定了,典型抗生素在LB和MH培养基中对大肠杆菌的单一毒性,以及对RP4质粒的接合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B培养基中典型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毒性大小分别为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典型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hormesis只发生在特定时间和MH培养基中。典型抗生素对RP4质粒的接合转移具有促进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变化达到峰值,最后对RP4质粒的接合转移具有抑制作用。(4)AgNPs和典型抗生素联合对大肠杆菌的生物效应测定了AgNPs和典型抗生素二元联合时,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毒性,以及对RP4质粒的接合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AgNPs和典型抗生素不同联合比例,对大肠杆菌的生长的抑制率均随着混合溶液的浓度增大而增大,且AgNPs在混合溶液中所占比例影响联合毒性效应。在等毒性比联合时,AgNPs和磺胺类联合,毒性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和四环素类联合,毒性效应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和青霉素类联合,毒性效应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基于氧化应激反应的讨论认为ROS水平是影响联合毒性效应以及接合转移发生的重要因素。AgNPs和典型抗生素联合对RP4质粒的接合转移均有促进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联合毒性和对RP4质粒的接合转移影响无线性相关关系,但是AgNO_3/AgNPs和典型抗生素二元联合的RU和TU线性关系较高,在总体趋势上有一致性,但不显著。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toxicity of AgNO _ 3 to E . coli and B . subtilis has been studied . The effects of AgNO _ 3 and AgNO _ 3 on E . coli were studi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hibition rate of AgNO _ 3 and AgNO _ 3 on E . coli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17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丽娜;米宏霏;薛云新;王岱;赵西林;;ROS在细菌耐药及抗生素杀菌中的作用机制[J];遗传;2016年10期

2 倪方方;王博林;宋腾蛟;袁小凤;;纳米银颗粒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年05期

3 黄德超;任强;刘蓉;胡淑芬;张重文;张世杰;黄德娟;;纳米银污染对蚕豆根尖微核率影响及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6年04期

4 苏冰梅;王婷;方淑霞;龙茜;林志芬;林娟;;喹诺酮类与磺胺类药物对枯草芽孢杆菌与大肠杆菌的联合毒性及其机制初探[J];环境化学;2015年11期

5 方淑霞;王大力;朱丽华;石恬恬;秦孟楠;林志芬;;抗生素对微生物的联合与低剂量毒性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5年02期

6 辛琦;章强;程金平;;纳米银对鱼类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4年06期

7 Hui Jin;Lianzhou Wang;Debra J.Searles;Chenghua Sun;;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hydrogen incorporation and oxygen vacancies on the properties of anatase TiO_2:electronics,optical absorption,and interaction with water[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4年18期

8 曲锋;许恒毅;熊勇华;赖卫华;魏华;;纳米银杀菌机理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0年17期

9 罗义;周启星;;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8期

10 陈景文;李雪花;于海瀛;王亚南;乔显亮;;面向毒害有机物生态风险评价的(Q)SAR技术:进展与展望[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志刚;纳米材料促进质粒介导的细菌耐药基因接合转移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瑞娟;志贺菌属细菌耐药相关质粒的耐药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27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727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7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