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太湖蠡河小流域水质的空间变化特征及污染物源解析

发布时间:2018-04-24 19:11

  本文选题:面源污染 + 污染物流失特征 ; 参考:《环境科学》2017年09期


【摘要】:为了解太湖流域河流中污染物的来源及时空变化特征,于2014年在太湖湖西区蠡河小流域开展水质监测,对从上游到下游的5个监测点汛期和非汛期水体中的总磷(TP)、氨氮(NH_4~+-N)、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流域水体中TP、NH_4~+-N、COD的浓度均值为0.176、1.075、10.626 mg·L~(-1),水质状况总体较好,未超过Ⅳ类水标准.从上游到下游TP、NH_4~+-N浓度逐渐升高,下游水质较差,均属于劣Ⅴ类水质;而COD浓度较低,未超过Ⅳ类水标准.受降雨的影响,污染物浓度在汛期略高于非汛期.在非汛期,污染物浓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而在汛期,各监测点污染物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随着居民地面积的增加,林地面积的减少污染物浓度逐渐升高.流域人口密度、畜禽养殖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显著相关.蠡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源和畜禽养殖源.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 an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pollutants in the rivers of the Taihu River Basin,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Lihe small watershed in the west of Taihu Lake in 2014. The changes of the total phosphorus (TP), ammonia nitrogen (NH_4~+-N)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concentration in the 5 monitoring points from the upstream to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river basi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TP, NH_4~+-N and COD in the water body was 0.176,1.075,10.626 mg L~ (-1) during the monitoring period, and the water quality was generally better than the type IV water standard. From the upstream to downstream TP, the concentration of NH_4~+-N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 downstream water quality was poor, and the COD concentration was low and did not exceed class IV water standards.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in the flood season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non flood season. In the non flood season,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gradually rises from the upstream to the lower reaches. In the flood season, there is no obvious chang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at the monitoring point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rea of the resident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pollutants in the woodland area is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in water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he main source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Lihe River Basin are source of life and livestock and poultry.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2208)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89)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50975)
【分类号】:X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仁宗,万泳;拉格朗日大气化学实验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J];中国计量;2000年04期

2 张传秀;浅谈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J];上海有色金属;1994年04期

3 刘罡,李昕,胡非,郝文强,崔克俭;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非线性特征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1年03期

4 张强;兰州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局地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J];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冯宏芳,隋平,邱丽葭;福州市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J];气象科技;2003年06期

6 李清华,韩爱梅,孙燕;太原市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太原科技;2005年05期

7 邱晓暖;陈伟星;梁桂雄;;风对广州市主要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影响分析[J];广州环境科学;2012年03期

8 周江兴;北京市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5年S1期

9 潘华盛;林谦;王艳秋;;哈尔滨市降水形势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稀释的影响[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年03期

10 谢敏;蔡铭;余志;刘永红;;广州市主干道附近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宏芳;隋平;邱丽霞;;福州市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A];第五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亢燕铭;杨龙军;;通风房间内污染物浓度的预测模式[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黄鹤;孙玫玲;张长春;姚青;樊文燕;;天津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垂直分布[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刘焕彬;王新;;济南市首要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郑艳萍;;降水对唐山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城市气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姚青;黄鹤;樊文雁;孙玫玲;;奥运期间天津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7 沈澄;毛宇清;何鹏程;;2011年南京春节期间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年

8 陈曦;刘经纬;刘小兵;邹孝;;成都市2011年和2012年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空间变化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9 陈瑞敏;吴雁;康文英;王荣英;;连续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及天气形势特征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 第三届城市气象论坛—城市与环境气象[C];2014年

10 张洪英;李君;窦建平;;淄博市空气质量预报[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洁 本报实习生 孔一颖;北京力争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2%[N];法制日报;2013年

2 记者 骆倩雯;去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N];北京日报;2013年

3 记者 刘宇男;涪江污染物浓度整体下降[N];四川日报;2011年

4 记者 马昭 实习生 武小娟;渭河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N];西安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东亮;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降2%[N];北京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李凌翌;1—11月中心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区域分布状况[N];成都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沈俊霖;岛城上月空气变得更清新[N];青岛日报;2013年

8 李永利;港城空气越来越好[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杜娟;前7月广州空气质 量优良天数207天[N];广州日报;2012年

10 记者 曹秀娟 通讯员 齐伟;50年太化渣山终被削平[N];山西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发恩;多场耦合下的汇聚型空气幕射流理论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萌;基于景观格局的大气污染特征及预报预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闫翻辽;局部通风作用下阵发性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郑凤魁;我国南部地区典型城市和背景区域大气污染变化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桑田;空气质量改善前后污染物浓度与门诊量的浓度—反应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晗;石家庄市空气污染状况与气象条件相关性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6 华志扬;中庭及附近区域污染物扩散及迁徙规律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7 于洲;杭州市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8 付营;中国近海大气污染物浓度特征及陆源输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张磊;黄山光明顶污染物浓度变化成因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10 白春霞;城市交通峡谷污染物浓度相关影响因素测试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97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797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c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